第292部分 (第1/4页)

这时,堂下有士兵禀报:“姚先生来了。”

姚先生全名叫姚铠,是郭绚的幕僚,郭绚连忙道:“请他进来!”

片刻,姚铠快步走进了大堂,他年约四十余岁,身材瘦高,容貌清朗,颇有才敢,而且思路清晰,往往能看透问题表象,深得郭绚信赖。

姚铠上前躬身施礼道:“参见都督!”

“先生不必客气,先生来得正好,我有件事拿不定主意。”

姚铠微微一笑,“都督请说!”

郭绚便将张铉请他出兵之事说了一遍,姚铠听完便笑问道:“都督觉得哪里不妥呢?”

郭绚犹豫一下道:“我其实是担心罗艺那边,他和张铉都是卢家之婿,会不会他们二人”

“如果都督担心这个,我倒觉得没有必要了,张铉此人虽然野心勃勃,但我觉得他还不至于和罗艺勾结,我相信他未必希望罗艺成为幽州之主。”

“为什么?”

“正如都督所言,他们都是卢家之婿,都督觉得圣上会容许卢家的两个女婿控制河北吗?我相信张铉也很清楚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501章 郭绚出兵

郭绚沉默了,他意识到姚铠说得有道理,张铉应该和罗艺没有勾结,而且他知道张铉和罗艺平时并没有什么瓜葛,倒是张铉和罗艺之子关系不错,以张铉的性格,不可能替罗艺冒这种风险。

郭绚的性格十分多疑,虽然他勉强相信张铉不太可能和罗艺勾结,但他还是不放心罗艺,对姚铠又道:“其实我也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今年以来圣上对我剿匪不力十分不满,几次下诏令我出兵剿匪,正好窦建德和高士达都屯重兵在黄河北岸,给了我从后背进攻的机会,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如何防止罗艺在我背后做小动作?”

姚铠笑道:“剿灭河北之匪,作为幽州副都督,罗艺同样有责任,都督可以让他兄弟或者儿子为先锋,率军先一步南下,有他家人为质,都督何忧之有?”

“如果他不肯让兄弟或者儿子出战呢?”

“如果他不肯就让他把军队交给都督,如果他还是不肯,那就让他去给圣上解释!”

郭绚最终被姚铠说服了,他点了点头,“好吧,我这就写信给罗艺!”

目前罗艺已经不住在蓟县,而是搬去了北平郡卢龙县,这也是他和郭绚达成的默契,既然两人谁也无法干掉对方,那么他们就井水不犯河水,幽州四郡中,郭绚控制涿郡和安乐郡,罗艺控制北平郡,至于渔阳郡,双方都不驻兵,作为两人的缓冲地带,朝廷下拨的军粮也由两人按军队人数分割。

这两年两人相安无事,不过暗地里两人依然各斗心机。暗中收集对方不忠于天子的证据,就为了在关键时刻扳倒对方。

罗艺掌握了郭绚谎报军队人数的事实,郭绚在册士兵人数是两万五千人,但罗艺知道,郭绚实际上只有两万二千人,三千人钱粮被郭绚收入囊中。

而郭绚则发现罗艺和渤海会暗中有往来。而且罗艺手下一名参军的父亲便是渤海会六贵族之一,郭绚怀疑罗艺已经投靠了渤海会,只是他现在还没有找到确切证据。

天上午,罗艺接到了郭绚写来的信,要求他派兵和自己一起剿匪,尤其点名要他兄弟罗寿或者罗成率军为先锋。

罗艺并没有一口拒绝,他也知道天子对幽州剿匪不力十分不满,如果自己一口回绝,那就成了郭绚扳倒自己的把柄。他会趁机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

罗艺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便让人将自己的记室参军温彦博请来。

温彦博出身太原名门,父子几人都是以学识渊博而出名,父亲温君悠,曾为北齐文林馆学士,长兄温大雅现任朝廷东宫学士,今年刚调为太原留守府司马,辅佐李渊。温彦博去年被卢氏家学聘请为博士,前来蓟县教书。深得罗艺赏识,聘请他为自己的记室参军,也就是机要秘书,成为罗艺的心腹谋士。

温彦博看完郭绚的信笑道:“这是郭都督不相信大帅,郭都督打算趁高士达和窦建德屯兵黄河北岸的机会,从背后杀一记冷枪。给收复河间郡,给天子一个交代,但他又派大帅在后面拉他的后腿,所以要求大帅也出兵,还特地点名令弟或者长公子为先锋。这明显是打算用这两人为人质。”

罗艺默默点了点头,温彦博和他自己的分析完全一致,可问题是自己要不要答应郭绚?

“参军觉得呢?”

罗艺问道:“我该不该答应郭绚?”

温彦博整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