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 (第1/4页)

落入了张铉之手。

穆宁看见高烈,跪下大哭道:“会主,快救人吧!”

高烈已经没有了平时的城府和稳重,他气急败坏,一把揪住穆宁的衣襟大吼,“怎么回事?张铉怎么会到来!”

“我们不知道,他率骑兵突然杀来,所有人都被抓住了,一个都没有逃掉。”

高烈气得简直要疯狂,自己眼看要攻下蓟县,却出了这档子事,穆隧新连忙劝道:“会主,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先冷静下来,他们都没有死,张铉也愿意交还他们。”

高烈慢慢冷静下来,克制着满腔怒火问道:“他有什么条件?”

“他要求会主立刻撤离涿郡,不准渤海会染指涿郡,另外还有两个条件,估计和钱粮有关,现在还不知道。”

穆宁又连忙摸出两封信,“一封是张铉给会主的信,一封是覃大叔的信。”

高烈一把夺过信,他先不看高覃的信,里面不会有什么内容,他只关心张铉的信,他打开信看了一遍,和穆宁所说差不多,但多了一个条件,要求他立刻把渤海会势力撤出青州,另外还有一个条件没有明说,应该是要赎金。

赎金和撤离青州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自己撤离涿郡,不准染指幽州,这不是让自己功亏一篑吗?

高烈半晌一句话说不出来,又问穆隧新道:“大帅说怎么办?”

穆隧新的妻儿都在张铉手中,他还能怎么说,更重要是渤海会的骨干都在张铉手上,就算夺取蓟县又能怎么样?他叹口气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会主,退兵吧!”

高烈终于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他写了一封信,交给随从道:“你立刻去潞县,把信交给罗艺,并告诉他,我儿从小顽劣难教,这次他违抗我的命令,擅自上战场,他是咎由自取,我不会怪罪他的公子,幽州我就交给他了。”

随从行一礼,接过信转身出去。

高烈又走到帐前,凝视蓟县城池半晌,终于长叹一声道:“传我的命令,全军撤退!”(未完待续。)

第512章 立场不同

正如郡丞孙简所预料,在隋军进驻高唐县后,高唐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散居清河郡各地民众迅速向高唐县聚集,清河郡已经动乱了五年,所有民众对安全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王世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定,相反却是不亚于张金称的残暴,杨义臣虽然不错,但他在任时间太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豆子岗的贼首格谦作战,缺乏一种凝聚力。

但张铉却完全不同,不仅仅是他军队军纪严明,不掠民害民,且军队善战,能有效保护平民,更重要是张铉本身有很高的政治亲和力,能重用良吏,他重视生产,鼓励耕织,不仅能让人民活下去,而且能让人民活得好,北海郡就是最好的例子,北海郡的畜牧业发展迅猛,就算普通民众也偶然能吃上羊肉了。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张铉的口碑在青州和清河郡迅速传播,也使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他进驻高唐县后,清河郡的民众开始沸腾起来,从四面八方向高唐迁居。

当然,麦收在即,主要劳动力依然会留下收麦,只是老弱妇孺先走一步,就算是这样,当张铉押着渤海会的骨干和战俘从河间郡返回时,高唐县城外已变得格外热闹,到处是牛车和骡车,女人抱着孩子,老人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大车内装满了各种粗陋的日用品,孩子的奔跑欢笑,女人担心地叫喊声,使城门外格外热闹。

骑兵队缓缓从西门进入县城,张铉则在十几名亲兵簇拥下来到了民众最多的聚集地,这时,孙简也看见张铉,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参见大帅!”

张铉望着热闹的人群笑问道:“这就是从各地来投奔高唐县的民众吗?”

“正是,最多是从清河县过来,今天已经是第三批了。”

张铉点点头,他又看了一圈,却发现青壮男子不多,大多是老人、孩子和女人。他又问道:“怎么青壮男子很少?”

“他们还要收割小麦,很多人把家人送来后,又匆匆赶回去了。”

孙简苦笑一声道:“我问过不少人,他们只是想把父母妻儿送到安全的地方来,但他们自己还要继续种地,毕竟舍不得放弃已经开垦的粮田。”

“这边没有土地给他们吗?”

“就算给他们土地,他们还会两头占土地,很多官员都提出反对意见。”

张铉摇摇头道:“所以我就说你们做事没有魄力,现在的清河郡成什么样子。不光清河郡,其他各郡也差不多,千里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