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 (第1/4页)

蠹业那榭觥!�

众人听说是张铉到来,吓得纷纷跪下,张铉笑着摆摆手,“大家不要紧张,谁是族人!”

一名老者走上前,躬身行礼。“小老儿正是!”

“你们是哪里人?”张铉笑问道。

“我们是梁郡虞城县人,小老儿姓曹。”

这时,又有十几名老者闻讯而来,他们都是附近各家族的长者或者族长,一起跪下向张铉磕头。

“大家请坐吧!我和大家随便聊几句。”

十几名老者纷纷坐下。张铉也在他们对面坐下,他示意焦文木坐在自己身旁。

“张大帅,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六天,我们想知道下一步我们会怎么样?”几名老者焦急地问。

“这个问题让焦郡丞回答大家,他是郡丞,比我更了解细节。”

焦文木微微笑道:“请大家不必担心,既然是救灾,肯定会救灾到底,这里很快又会数十万人赶来,所以大家很快会被疏散到青州各县,我们鲁郡也一样,当地居民已经开始利用农闲时间给大家修建临时住处,或许会粗陋一点,但绝不会露宿田野,然后各县官府会以免租赋的方式租给大家官田”

众人顿时激动得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现在种庄稼已经晚了,不过薯蓣还能种,如果有水和根头做种的话,今年夏种前能收一次,还有豆子也可以种,南瓜也可以,关键是要有水”

焦文木等众人议论得差不多,这才摆摆手,众人安静下来,这时张铉笑道:“粮食我们也不多,所以官府只能提供最少的赈济,就像现在一样,肯定是吃不饱,只能维持生存,但市场上有粮食,大家完全可以挣钱去买粮,比如可以替军队屯田,可以参加兴修水利,可以去矿山开采矿石,女人可以纺纱织布,只要有劳动力,青州有的是挣钱的机会,有了钱就可以买粮食,甚至买鱼买肉”

张铉见大家都被自己的话吸引住了,便又对挤在帐门口一群妇女笑道:“有了钱,女人还可以买点脂粉、首饰,给孩子买新鞋新衣服,关键要去劳动,有了劳动就有收入。”

这时,一名健壮的男子忍不住问道:“挖矿一天能挣多少钱?”

张铉笑道:“挖矿是苦力活,但挣得也最多,肯卖力的话一个月能挣十贯钱,而且是大业五年以前的好铜钱,可不是现在的烂钱,我们青州粮价是斗米八十钱,现在稍微贵了一点,斗米百文,大家算算看,当矿工一个月,就能买十石米,一头牛也不过十贯钱,连种田也挣不了那么多。”

张铉的话让很多人都动心了,当矿工居然能挣那么多钱,就算是他们家乡的小地主,一个月也挣不到十贯钱,而且都是好钱。

“张大帅,听说青州还有土地可以分配,税赋也很低,是真的吗?”一名老者忍不住问道。

这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大帐内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张铉。

张铉缓缓道:“青州现在暂时还没有开始征税赋,如果要征,也会比朝廷规定的税赋稍低一点,至于土地分配,确实有,但前提是要在青州定居,离开青州土地就要被官府收走,所以叫做口分田,有人口才有田。”

“那具体是多少呢?”旁边几名老者又追问道。

张铉笑了笑,“丁男粮田二十亩,丁女桑田十亩,所以一对夫妻大概是三十亩地,如果从军,再另外给二十亩永业田,立功则再赏军田,军田是永业田,最少免税十年,就算不住在青州官府也不能收走,可以传给子孙,为什么我们青州军打仗厉害,就是因为有土地激励。

我告诉大家,青州奖励军功,从军三年,至少能挣三顷永业田,有一个士兵,也是你们梁郡宋城县人,从军才一年,作战勇敢,立功累累,现在已经有两百亩上田了,而且他的土地终生免税免劳役,如果他不幸阵亡,还有五十亩永业抚恤田,他的儿子也终身免税免劳役”

众人一片惊呼,从军的待遇简直太丰厚了,让很多人为之怦然心动。

这时,一名士兵快步走到张铉身边低语几句,张铉便起身对众人道:“我还有点事,先走一步了,就让焦郡丞继续回答大家问题。”

众人纷纷送张铉离开大帐,张铉翻身上马,催马带着亲兵向南而去,隐隐听见大帐内有妇人高声问道:“请问焦郡丞,如果我家夫君想从军,怎么报名?”

张铉来到难民营最南面,这里有数百座大帐,是整个难民营的管理中心,官员们正忙碌地登记灾民信息,姓名、年龄、籍贯,家中有几口人,做什么营生吗,有什么擅长手艺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