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 (第1/4页)

沈光有点奇怪,唐军短短时间内就能将五万石粮食从太原运来井陉吗?这需要何等强大的运力,水运还差不多,难道太原有这么强大的运输力量?

“你有没有查到唐军的粮食是从哪里运来?”

“回禀将军。卑职找到一名住在井陉口附近的樵夫,他很熟悉最近唐军的情况。”

“人在哪里?”沈光急忙问道。

“人已经带来,现就在帐外。”

“速带他来见我。”

斥候出去了,片刻带进来一名年轻的村民,他跪下行礼道:“小民张三郎拜见将军。”

沈光让他起身,笑问道:“你是哪里人?”

“小民是西故关飞云村人,砍柴为生。”

“那你知道西故关的粮食都是从哪里运来的吗?”

樵夫想了想,略有点胆怯道:“应该是从石艾县运来。听说原本是宋金刚的粮食,宋金刚逃走后。粮食没有来得及运走。”

沈光这才恍然,原来是宋金刚的粮食,那就对了,不是从太原运来,想想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运来五万石粮食。

他向樵夫招招手,指着地图问道:“进入井陉。除了西故关外,还有别的路吗?”

樵夫走上前,望着地图道:“倒是还有几条小路,但很难走,需要攀岩而行。骡马上不去,东西太多也带不上去。”

沈光大喜,只要有小路,他就可以潜入井陉了。

这时,樵夫看了一眼旅帅李志,又小声道:“刚才这位军爷问我,有没有办法爬上西故关大营上方,当时我说没有,我刚刚想起,其实有一条路可以爬上去,我忘记告诉这位军爷了。”

沈光一怔,西故关大营上方,他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

唐军的后勤大营驻扎在西故关外,背靠一座陡峭的大山,山体如刀削,一块方圆数十丈的石壁如镜子般悬在大营上方,这座大山故而叫做玉镜山。

不过石壁上方却是灌木和藤蔓丛生,树林茂密,夜晚,樵夫带着沈光和他队伍从玉镜山另一侧绕到了石壁上方,樵夫指了指前面悬崖,小声对沈光道:“下面就是大营了。”

他又指了指前方树林,“从前面一直走,可以从绕过西故关,进入井陉山道内。”

沈光快步走到悬崖峭壁边上,抓住一根藤蔓,探身向下慢慢望去,整个身体都竖在悬崖峭壁上,包括樵夫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沈光捏了把冷汗,这样太危险了。

沈光却艺高胆大,丝毫不惧,他看得很清楚,只见石壁下方是一片黑漆漆的营帐,虽然没有一丝灯光,但月光下依旧看得很清楚,四周布满了一圈营栅。

白天他们就观察过了,最里面有几百顶大帐,还有一些巨木达成的屋子,应该都是唐军的粮帐和粮库,外围还有一圈大帐,驻守着士兵,最外围是不断来回巡视的哨兵,可以说防御森严。

但唐军似乎从未想过危险会来自上方,一方面他们或许认为无路可上山,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隋军不可能深入西故关来,但今天晚上,偏偏一支最精锐的隋军斥候便出现在他们头顶。

沈光的目标并不是唐军粮营,不过现在他们有机会,那就不妨试一试。

沈光回到树林,取出三只黑色的绳网袋,每个士兵都知道他的意思,每人从自己背囊中取出一团火藻,这原本是一种河中的水藻,是制作灯芯的良材,暴晒干后,又在灯油内浸泡两天,再取出晒干,就变得又轻软又干燥,极易着火,而且很耐烧,每个士兵都带了五十团,压缩在背囊之中。

三百团火藻放入三只绳网袋中,很快便形成了三只大球,沈光笑道:“悬崖下方就是大营,我估算过,就算风吹偏,也还是会落在大营内,咱们试一试,成不成咱们都立刻撤退。”

虽然用火箭也可以有同样效果,但容易暴露他们的人数,用三只火球,唐军也摸不着头脑是怎么回事,

众人将网绳大球推到悬崖边上,一名士兵用火把点燃了三只大球,火苗顿时燃起,迅速蔓延,三名士兵将火球奋力抛下悬崖,众人也不看效果,便迅速跟随沈光向树林深处走去,前往井陉山道。

一名唐军岗哨士兵率先发现三只火球从天而降,他顿时惊得大喊起来,火球先后落在大帐上,其中一只火球网在半空被烧穿,无数团燃烧的火藻被风吹的四散飘落,几十顶大帐都先后被点燃了,大火迅速蔓延,火借风势,烈焰腾空,一团团炽烧的大火如火舌一般卷出,吞噬了大帐内的粮食物资。

唐军主将王伯当在沉睡被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