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 (第1/4页)

就在这时,远处有士兵大喊:“将军,乙支大将军派人来送信了!”

渊盖苏文暂时放下心中烦忧之事,快步走上前,只见几名骑兵已经进城,他走下城去,正好遇到了送信士兵,送信士兵将一只信筒呈给渊盖苏文,“启禀将军,是紧急情报!”

渊盖苏文连忙取出信看了一遍,是柳城的最新战况,契丹围攻柳城不利,被迫北撤返回松漠,双方皆死伤惨重,乙支文德认为时机已成熟,建议双方立刻出兵辽东。

渊盖苏文将信递给赵万生,“先生觉得如何?”

赵万生虽然发了一通不满,但他没有战局决策权,他只能在具体作战上进行出谋划策,而在大局上,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高句丽高层所制定的战略计划。

赵万生看了一遍信,点点头道:“莫离支大人所指的时机成熟已经到来!”

渊盖苏文当即下令道:“全军立刻集结,准备出兵!”

大隋兴宁二年,唐朝武德元年三月十五日,高句丽五万大军分别从辽东城和新城出兵渡过辽水,乙支文德和渊盖苏文各留一万军守城,他们随即分兵两路,乙支文德率两万军进军燕城,渊盖苏文则率三万军向柳城进军,辽东战役终于爆发,而张铉筹备反攻高句丽的十二万大军早已枕戈以待

(未完待续。)

第697章 解疑答惑

一万军队在虎贲郎将杜云思的率领下抵达了柳城,太守杨善会亲自率领众人出城迎接,城门口杜云思抱拳笑道:“大帅希望柳城不仅能拖住契丹人大军,同时也能拖住高句丽大军,我愿听从杨太守调遣,众志成城守住柳城。”

一万援军到来使杨善会彻底松了口气,柳城的城池损伤不大,关键是守城兵力损失惨重,使他们无力再应对高句丽人的大举进攻,而一万生力军的补充使守城力量重新得到了恢复。

杨善会连忙道:“请将士先进城休息,我再给将军说一说守城情况。”

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城内,但一万军队并没有休息,他们进入军营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积极的战备之中。

此时,柳城内一点也不冷清,李春带着工匠和民夫在全力以赴地修复各种防御武器和设施,契丹人没有带走数万根木头成了柳城的战利品,他们用这些木头重新制作投石机和大盾。

另外,隋军通守守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们知道哪种防御措施对阻碍敌军进攻更有效果,所有将士都一致赞成使用蒺藜刺和毒签陷足坑,这两种阴毒的暗器就像夏天的毒蚊一样让人不胜烦扰。

李春和十几名工匠为此发明了一种敞口式投石机,它可以一次将千余枚细小的蒺藜毒刺抛洒出去,抛洒的范围很广,在进攻时投出,更使敌人防不胜防。

另外,用干草捆烧毁攻城槌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意识到火烧云梯以及攻城梯会同样有效,为此杨善会专门命数千民夫负责准备这种干草捆,不仅干草,细小的灌木干枝也同样易燃,在柳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枯死的灌木丛,里面再混合硫磺、火油等助燃物,使燃烧更加猛烈。

城墙上,杨善会陪同杜云思参观城上的防御,只见一队队士兵在配合训练破攻城梯法,二十人为一组,士兵们手执斧、叉、爪,一遍又一遍熟练地配合训练,中间还不时有人倒下,这是模仿被箭射倒,这时就必须有人来替补中箭的士兵。

杜云思看得颇有趣味,这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似乎隋军士兵的披挂不一样,一种是皮甲,另一种是明光铠甲,但头盔兵器全部一样,他指着两种士兵问道:“请问段将军,为何两支士兵披挂不同?”

旁边陪同他参观的段先达笑着解释道:“皮甲是民团士兵,明光铠甲是正式隋军,两者确实不一样。”

杜云思很惊讶,这些民团士兵个个士气高昂,动作勇猛,完全不像一般民团士兵那样畏畏缩缩,或者无精打采,完全就是正式士兵的气势,这又是怎么训练出来的?

另一边负责民团指挥的卢赤峰仿佛明白杜云思的想法,淡淡道:“这些民团士兵是在和契丹军队血腥战斗中训练出来的,胆小懦弱的都阵亡了,相反,作战勇猛的却活了下来,若不是明光铠甲不足,我肯定让民团士兵都装备起来,这场大战结束后,这些民团士兵都可以转为正式士兵。”

“原来如此!”

杜云思点了点头,回头对杨善会道:“我临走时大帅对我说,这次保卫柳城,民众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提出一视同仁的想法,也就是阵亡的民团士兵按照正式士兵抚恤,立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