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 (第1/4页)

张铉此时在高句丽率军作战,他无法参与规模盛大的首次科举,张铉便任命吏部尚书韦云起为主考官,卢倬和杜淹为副考官,又令六部尚书和内史、门下两省高官组成合议团,共同决定录取名单,同时令御史台负责全程监督,确保此次科举录取的公正。

合议团的主事为内史令苏威,苏威除了在重大事件中敢于坚持原则外,在其他朝务诸事中都喜欢当和事佬,这次科举对他而言也谈不上什么重大事件,所以他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善于和稀泥的本色。

虽然张铉要求公正录取,但事实上很难办到,很简单,如果被录取士子都集中在河北地区,那对别的地区士子就显得不公平,由于参考士子和各地世家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就会打击各地士族对中都的支持度,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众人一致决定,进行地区名额分配。

但在具体名额分配上,众人的意见却起了分歧,卢倬和崔焕代表着河北士族的利益,他们要求河北士子名额占到四成,而裴矩代表并州士族利益,韦云起则代表山东士族利益,郑善果则代表了中原士族利益,萧瑀和虞世南同为江南士子代言,希望不要忘记南方,就连一贯和稀泥的苏威,言语中也不免有几分偏向关陇士族。

不过争吵归争吵,但最后还是要拿出一个方案来,苏威便在这时发挥了他和事佬的天赋。

苏威重重咳嗽一声,对窃窃私语的众人道:“大家安静一下吧!”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苏威这才缓缓道:“明天就要发榜了,我们还在争论,这样可不行,而且齐王殿下临走时再三叮嘱,要我们把这件事办妥,可我们一连两天都在争论中度过,这样可是辜负了齐王殿下对我们信任,这样吧!我拿出一个方案,然后大家表决,赞成者超过半数就通过,大家看看是否同意。”

韦云起点点头道:“苏相国说得对,这样争论下去不会有结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是该做个决断了。”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苏威便道:“我的方案很简单,我们先按这次科举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五千名太学生,然后在这五千太学生中分籍,看各地区所占比例,然后科举就按照这个比例来录取,比如河北士子占了三成,那么河北士子就录取三十人,并州士子占一成,那并州士子就录取十人,至于这百人的最后排名,就按照他们考试才学来排列,这就是我的方案,大家举手表决吧!”

苏威首先举手,紧接着韦云起也举起手,众人沉默良久,也陆陆续续举起手,十四个参会人,十一个举手同意,只有裴矩、卢倬和李景没有同意,裴矩和卢倬觉得方案不妥,而李景则根本就不同意按地域划分比例,他主张一视同仁,只按才学高低录取。

苏威并不在意李景的态度,他看了一眼裴矩和卢倬,歉然道:“两位,抱歉了!”(未完待续。)

第717章 名额分配

卢倬确实不满苏威最后的方案,他知道如果按照苏威的录取方案,河北籍士子最终录取者将不到两成,将远远低于自己坚持的四成名额。

事实上这次名额争夺迟迟达不成妥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卢倬和裴矩的坚持,卢倬要求河北士子占四成的比例,裴矩则要求并州士子占两成比例,这两个地域就占去了六成,别的地区怎么可能服气。

而苏威的和稀泥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卢倬和裴矩所坚持的利益,自然令卢裴二人十分不满。

卢倬当然也有自己的依据,他事先有过调查,这次来中都参加科举的士子中,有近四成是来自河北各郡,由于中都本身就位于河北,河北士子来中都参加科举很方便,大量士子从河北各郡涌入中都。

再加上河北是新隋的基础,所以卢倬完全有理由认为首次科举应该照顾河北士子,作为河北士族领袖,卢倬肩头担负着河北各地士族对他的期望。

但合议团最终以表决的方式通过了苏威的方案,令卢倬既无可奈何,也十分不满。

从天赐楼出来,正好到了午休时间,郑善果对卢倬笑道:“我官房里有瓶好酒,卢兄一起去喝一杯吧!”

卢倬勉强笑了笑,“改天吧!今天我正好有点事。”

“那就算了,不打扰卢兄,先告辞了。”

郑善果拱拱手,转身走了,这时,崔焕走上前低声道:“大家都在玉兰酒肆,如果卢兄去不了,我给大家说一声。”

卢倬叹了口气,“这个时候我怎么能逃避,一起去吧!”

两人出宫上了马车,向太学方向驶去。

在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