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部分 (第1/4页)

卢清心中惊疑,连忙迎上前问道。“吉儿,怎么了?”

杨吉儿红着眼睛道:“我和母亲吵架了,清姐,我想在你这里住几天。”

中都城北有洹水和百里外的永济渠相连,但洹水年久淤堵,河道狭窄,最多只能航行千石船只,千石以上的大船就只能停泊在百里外的永济渠了,为了疏通这条中都的主干河道,从去年冬天开始,朝廷投入五十万贯钱,雇佣两万劳工疏浚河道,经过大半年紧张施工,这两天终于要大功告成。

这不仅是中都民众的大事,也关系到整个中都的兴盛,这就意味着像横洋舟那样的巨船也能直接停泊在中都城下,而不用像从前一样停泊在百里外的永济渠中,从天下各地运来的货物将使中都变成天下第一富裕之城。

中都朝廷也极为重视此事,在摄政王张铉的率领下,近一半的官员都赶来参加竣工祭奠。

这次疏浚洹水,不仅仅是扩大了航道,还彻底锁住了洹水数百年因淤堵而造成的水患,劳工们在距离中都五十里处的一片低洼处围堰造湖,竟形成了一片数千亩的湖泊,水深超过两丈,可以停泊横洋舟和三千石战船,竣工祭奠就在湖边举行。

湖边的空地上整齐地扎着数百顶帐篷,四周有数千名士兵护卫,在紧靠湖边搭建了一大木台,台上摆放着三牲,此时时辰未到,参加祭奠的官员都没有过来。

张铉的王帐位于群帐中间,是一座占地约三亩的复帐,外形俨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倒扣在草地上,大帐内铺着厚厚的地毯,大帐内十分安静,张铉负手在帐内来回踱步,旁边不远处坐着裴矩。

裴矩脸色苍白,平静如水,他今天是想借这个机会和张铉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他已经很坦然地承认了卢楚一案是自己的策划,愿意接受任何惩处。

但张铉却显得有一丝烦躁,没有了往日的冷静,他在尽力克制着内心的怒火,有的事情就是这样,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不好办了,张铉已经猜到卢楚案背后有裴家的手脚,但裴矩现在却坦然承认,使张铉一直压抑着的怒火陡然发作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张铉负手望着帐顶,脸色阴沉如水,他的怒火不会表现在外,但冰冷的语气足以显示出他内心的不满。(未完待续。)

第881章 相落谁家

“这是老臣的私心作祟。”

裴矩叹了口气,“千百年来河北和并州的世家之争使老臣很自然地想着要阻止卢楚入阁。”

虽然裴矩却有此心,但它远不足以让裴矩失去理智,但裴矩绝不敢提裴卢两家的外戚之争,那会严重伤害到裴致致,裴矩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停一下,他又叹道:“不仅仅是今天,二十年前卢倬之父卢慎原本要升为礼部尚书,但最后却被我的兄弟裴蕴网罗了罪名,被贬为上谷郡郡丞,原因也是一样,终隋一朝,卢崔白李河北五大世家就从来没有担任过尚书以上官职之人。”

张铉的目光渐渐柔和起来,作为执掌天下的君王,他不会有什么‘嫉恶如仇’的想法,他要的是平衡,以侍中平衡中书,以九寺平衡尚书,以相国平衡相国,这里面也包括以世家平衡世家。

但张铉知道,卢楚之事裴矩必须做出交代,否则他就不是天下君王了。

张铉目光变得柔和起来,“裴公写一份辞呈吧!”

裴矩浑身一震,他最担心之事果然来了,他眼神黯淡下来,目光变得无比苍老,半晌,用一丝极为苦涩的语气道:“老臣这就告老还乡!”

张铉有点奇怪地回头看了看他,哑然失笑道:“裴公为什么要告老还乡?”

裴矩心中一颤,眼中有点燃了一朵小小的希望火苗,他连忙低下头,生怕张铉看出他的心思,但张铉并没有再回头,负手望着帐顶道:“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安置德高望重之老臣,如果裴公不嫌,就屈居司徒吧!”

三公中的太尉、司徒、司空,张铉最终没有把地位最高的太尉给他,就算是这样,裴矩也喜出望外了,他深深行一礼,“老臣遵旨!”

张铉转身看了他片刻,又问道:“让裴弘为黄门侍郎,裴公可有意见?”

裴矩摇摇头,“多谢殿下好意,他资历不足,揠苗助长未必是好事。”

张铉淡淡道:“我不这样认为!”

停一下,他又笑道:“裴公知道我准备让谁替代裴公入阁吗?”

“愿闻其详!”

“我准备让房玄龄入阁。”

裴矩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忽然明白了,恐怕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