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部分 (第1/4页)

次日一早,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裴行俨和副将赵亮率步骑各五千军队走飞狐北道北上,另一路则由苏定方和罗成以及军师房玄龄率两万军队南下。

裴行俨这是第一次率领步骑混合军,在出发前,张铉专门和他谈过这个问题,隋军准备进行一次军制改革,实施步骑混合制,不再设立单独的骑兵,这次出击刘武周就是这种步骑混合制的试验。

施行步骑混合制也是和北隋的国力增强有直接关系。

从六月份开始,北隋在辽东医无闾山脚下的养马场已经有了第一批三千匹战马出栏,而他们之前在高句丽各地也缴获了近四万匹矮种战马,也已陆陆续续抵达辽东,隋军在辽东设立了骑兵训练大营,这四万匹矮种战马正是用来训练骑兵。

另外,北隋在年初制定了联合铁勒诸部对抗突厥的国策,北隋开始扶持漠西的拔野古、仆骨和回纥三部,主要是放开之前的生铁禁令,在幽州安乐郡的燕乐县设立北市司,专门负责和铁勒三部的贸易,八个月时间内,北隋用三百万斤生铁以及茶叶、陶器、布匹等大量日用品和铁勒三部交换了三万匹战马和百万头牛羊及羊皮。

正是来源于各个渠道的战马数量增加,使得隋军的战马总数量达到十万匹之多,骑兵数量也增加到了四万人。

骑兵数量增多正是张铉决定进行军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以前是因为骑兵数量稀少,才不得不成立一支专门的骑兵,现在北隋总兵力已扩增到四十万人,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骑兵了,张铉决定将骑兵分散到各卫,使每一支军队都能拥有骑兵。

裴行俨将不再是骑兵主将,当然,他的军队中也会出现大量步兵,裴行俨虽然刚开始不太能接受这种改革,但最终他还是理解了大帅的良苦用心,也愿意承担第一次步骑混合作战试验。

“将军!那便是武周山!”

经过两天的快速行军,裴行俨率领的一万步骑军终于抵达了马邑郡中部,一座巍巍大山横在他们前方,那里便是武周山,在武周上脚下的云内县有一座占地数千亩的羊马城,里面有百万头牛羊,这就是突厥支持刘武周具体体现,否则,以马邑郡、雁门郡和娄烦郡的人口稀少,怎么养得起刘武周的十几万军队。

作为对突厥的回报,刘武周已经将北部的定襄郡和榆林郡割让给了突厥,给中原王朝留下了极大的负资产,尤其对于北隋的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河北安全,他们必须夺回并州北部各郡,作为对河北的外围缓冲保护。

裴行俨看了看手上的地图,云内县距离他们还有三十里,他收起地图,一挥战刀,“继续北上!”(未完待续。)

第892章 奇袭并北(一)

【家里有点事,今明都只有两章,周一三章,求几张月票!】

云内县位于武周山脉和纥真山脉之间,是一片宽达数百里的陷落盆地,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座十分繁华的县城,它从前的名字叫做平城县,也就是后世的大同,它曾做了北魏近百年的都城,六镇兵乱时被愤怒的军队彻底摧毁。

大隋建立后,平城又稍微有了一点生机,聚集了数千人居住,隋王朝将它改名为云内县,但随着刘武周造反兴起以及突厥人的入侵,这座县城的数千民众死的死,逃的逃,县城再次荒芜了。

夜幕降临时,一万隋军抵达了云内县,这时,两名斥候迎了上来,向裴行俨躬身禀报道:“启禀将军,羊马城大概有一千军队!”

裴行俨点点头,这和他们的情报一致,羊马城原本有五千刘武周的驻军,但因为南面战事吃紧,刘武周便将大部分云内县的军队都调去了娄烦郡,只剩下一千守军。

全歼这一千守军易如反掌,关键是不能逃走一人,尤其不能向伏乞泊的突厥军通风报信,裴行俨一时有点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远处出现了一缕尘土,似乎是一名骑兵,正从西面斜奔而来,裴行俨低声令道:“截住此人!”

两队骑兵立刻疾奔而出,向这名骑兵包抄而去,这名骑兵忽然发现了前面有军队拦截,顿时大吃一惊,调头便逃,但另一支隋军骑兵从后面将他包抄,两支军队很快便将他包围,一起举弩对准了他,这名骑兵吓得举手投降,大声叫喊着什么,隋军骑兵上前将他抓住,带到了裴行俨面前。

“将军,是刘武周的传令兵!”

被抓士兵跪在裴行俨面前,拼命磕头求饶。

裴行俨打开他随身携带的信件,一共有两封信,一封信是一卷羊皮,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突厥文,这应该是一封回信,而另一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