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部分 (第1/4页)

‘咚!咚!咚!’

随着惊天动地的战鼓声敲响,两万突厥军队如潮水般向紫河关城杀去,这一战突厥大军势在必得,他们的士气连连受挫,如果不能迅速鼓舞起来,恐怕这次南征将凶多吉少。

只片刻,一万名突厥先锋军手执弓箭和盾牌冲过了紫河,向一里外的城墙杀去,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攻城,而是要用弓箭压制住城头隋军士兵,为后面的士兵攻城创造条件。

城墙上的五千隋军士兵已严阵以待,一千支大黄弩已对准了越来越近的突厥士兵,每个人的脸上异常严肃,他们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是什么结果,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返回家乡。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五十步

突厥军队终于冲进了大黄弩的杀伤射程,张镇秋大喊道:“大黄弩射击!”

一千支大黄弩同时发射了,密集的箭矢强劲射出,只见一片黑影骤然飞出,一千支箭闪电射向正奔跑而来的突厥士兵。

大黄弩的箭矢长约三尺,箭身用沉重的榉木制作,箭头是破甲箭,又细又长,呈流线形,杀伤力极强,就算两层皮甲也挡不住从天而落的长箭,突厥士兵大喊一声,纷纷举盾相迎,他们的盾牌能顶住普通的箭矢,却挡不住隋军最强大的弩箭,沉重的长箭洞穿了盾牌和皮甲,也射穿了突厥士兵的身体。

数百名突厥士兵惨叫着倒地,但北隋士兵并没有查看射箭效果,他们在射出一箭后便立刻拉开重弩,再度上弦,需要两人齐心协力才能拉开这架笨重却强大的重弩。

不需要张镇秋的命令,当隋军士兵上弦后便立刻扳动悬刀,也不需要瞄准,又是一千支强大的弩箭向突厥军队密集的人群射去,仅仅两轮射击便有一千余人被重箭射杀,但士兵的死伤在突厥大军的计划之中,除非进攻的两万人被射杀大半,否则处罗可汗绝不会下令退兵。

第二批五千突厥士兵也渡过了紫河,跟着前锋身后向城头杀去,他们则扛着一百余架攻城梯,第二批士兵才是攻城的主力军队。

这时,突厥先锋军已经进入的弩箭的射程范围,大黄弩已停止远射,士兵们纷纷换成了军弩,五千士兵一齐向城下方放箭,密集的箭矢如冰雹般射向突厥士兵,大片大片的士兵被射倒,突厥士兵弓箭的射程不足使他们极为被动,一万士兵的死伤已经超过三千人,前锋军开始混乱起来。(未完待续。)

第939章 激战长城(下)

指挥这次攻城的主将依旧是康鞘利,他在上一次遭遇蒺藜阵的攻城失利后,处罗可汗取消了他的指挥权,但又因为他出谋划策有功,处罗可汗又重新令他指挥今天的攻城战。

这时,一名骑兵飞奔而来,向康鞘利禀报道:“将军,隋军箭矢太猛,我们难以抵挡,死伤惨重,特穆将军请求先将军队撤下来。”

康鞘利回头看了可汗一眼,只见可汗目光冷冷地看着他,令他脊梁骨一阵发寒,他很清楚可汗的心思,可汗绝不再允许任何动摇军心的行为出现,之前可汗就有严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关城,如果自己敢下令大军撤回,恐怕可汗第一个就不饶他。

无奈,康鞘利只得咬牙令道:“不准撤退,再上五千人!”

突厥军队又压上了五千人,在紫河以南长只有一里、宽约三里的喇叭口空地内,康鞘利先后投入两万士兵,尽管隋军的军弩犀利凶猛,杀伤了大量突厥士兵,但在突厥战鼓一次又一次地催促下,一万多突厥士兵疯狂进攻,上百架攻城梯搭上了城墙,突厥士兵如蚁群般向上攀爬。

隋军士兵不得不分兵防御,五千弓弩手变成了两千人,他们转而从马墙两侧向正在攀城的突厥士兵后背发射弩箭,有力支援了城头上的防御,城头守军用长矛和梯上敌军士兵搏杀,两侧不断有滚木礌石砸下,一串串突厥士兵惨叫着摔下城去。

这时,康鞘利将最后一支万人队也投入了攻城战,双方的搏杀变得异常血腥,城墙下尸体堆积,血流成河,不光是突厥军死伤惨重,守城的隋军也同样伤亡巨大。

张镇秋喊得声嘶力竭,不断调动军队去补充危急之处,这时,忽然有士兵指着西面大喊:“突厥人从上面杀来了!”

张镇秋一抬头,顿时一阵心寒,只见数千突厥士兵竟然已经攀上了西面高山上的长城,正沿着长城向山脚下的关隘杀来。

这时守军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的一幕,一向只会骑马的突厥人居然也会爬上山,但危机已经出现,紫河关城本身就是长城的一部分,和山上的长城连在一起,中间有三座城台相隔,此时隋军只在最后一座城台上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