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已经蓄上胡子显得成熟稳重多了的承宗强忍心中的激动;对吴铭露出个灿烂微笑:“我刚准备结束近三年的游历;却在最后一站被挡回来了;半路上看到一艘架着机枪的快船飞快掠过;从船上乡亲们的议论中知道你坐在船上……

“估计你是刚从毛良坞过节回来;我越想越不忿;你在人间乐土毛良坞吃香的喝辣的;我却被毛良坞民团的人拒之门外;这不公平;所以就找上门来讨个说法。”

吴铭哈哈大笑;上前给了承宗一个拥抱;顺手将他背上的包袱抢了过来;拉住他的手往里走:

“进去再说吧……你是方外高人;为弘扬道法拯救苍生下地狱都肯于;何必在乎被几个乡勇拒之门外?就当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吧。”

承宗被逗得摇头苦笑;远处的官兵们闻声而望;惊愕不已;怎么也搞不清楚自己的旅长怎么会和一个道士这么亲热?不但亲自帮道士背起个大包袱;还拉着道士的手兴高采烈。

进入暖洋洋的团部正堂;十几名校尉军官早已肃立等待;吴铭把包袱放到墙边桌子上;很随意地告诉大家:“这位是我的老朋友老兄弟;也是我的救命恩人;龙虎山的承宗道长。”

“道长好”

十几名军官齐声问候同时敬礼;把承宗吓了一大跳;承宗双手作揖谦逊回礼;对吴铭的权势和威望暗自震惊。

吴铭对最为好奇的史迪夫说道:“史迪夫;你不是很想见见那份烧伤药方的提供者吗?喏;这就是……承宗;别看这位史迪夫少校年轻;医术却很精湛;是我们野战医院的院长;整个浙西的父老乡亲都认识他;各家各户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他不愿意;说是没时间……”

众人哄然大笑;承宗上前做揖低声问候;史迪夫高兴不已;想要和承宗促膝长谈讨论药方问题;却被吴铭粗鲁地赶走了。

众弟兄见状也都含笑告辞;吴铭把承宗拉进书房;吩咐年轻的侍卫端来火盆;请承宗换件袍子;亲自取过茶具为承宗泡上香茗。

承宗换上件于净的旧棉袍;坐在火盆边惬意地品茶;四下看了看笑道:“这地方不错;布局合乎自然;风水和朝向都很好;怪不得你总能升官。”

吴铭不由莞尔:“你倒是变了很多……在山上的时候;你可是成天绷着个脸的;话也不多;估计这几年游历给你带来的触动不少。”

“不是不少;而是很多、很大”

承宗感叹几声;好奇地询问吴铭:“传说毛良坞如今人口上万;村子西面和北面山脚下都是工厂;不但生活富裕;用上了电灯和收音机;而且家家都住上小洋楼;孩子们都能读上书;整个毛良坞比常山县城还大;像花园一样漂亮;是不是?”

吴铭想了想:“基本上是这样;但是家家住上小洋楼、户户都有收音机还办不到;只能说是部分人家吧……村里有个能容纳一千个孩子读书的新学堂;我们军队在村子东面的小河东岸建了家附属医院;规模不小;主要是为村子东北面的凤凰山军事训练基地服务;顺便也为毛良坞乡亲们治疗看病;全都是免费的……至于环境嘛;由于从建设伊始就很注意规划;确实比常山城漂亮;我回来的时候;村里村外的梅花开得正艳。”

承宗向往不已:“我曾听游历归来的师叔说;毛良坞是个人间福地;有灵气;所以我很想去亲眼看看。”

“这还不容易?我出钱给你在里面建座道观怎么样?”吴铭问道。

承宗大喜过望:“这可是我师叔一直念念不忘的夙愿……特别是这两年;毛良坞的传闻越来越多;他老人家见到后都动了凡心;要是听到你这话;不知道该多么高兴。”

“既然如此;抽个时间我陪你进去看看;在什么地方建道观随你选;你选好了地方我出钱建造;工匠和材料毛良坞就有;这两年砍下的百年大树就有几十根;不过有个条件你得答应我。”吴铭笑道。

承宗很爽快:“说来听听。”

吴铭颇为认真地说道:“修行的同时;给我送去的好苗子传授武艺你知道的;华北各省越来越危险;下一步恐怕就要轮到上海和杭州了;我不能不提前做准备。”

承宗一脸的郑重;沉思良久解释道:“这事需要回去禀报师门;如果只是传艺而不进入师门的话;估计问题不大;但也别指望能学到好东西。”

吴铭非常高兴:“足够了;足够了……不需要人人修炼成为武学大师;只需学会怎么更快、更有效地制服敌人就行;哈哈对了;承元怎么样?估计长高了。”

承宗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我下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