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1/4页)

吴铭摇了摇头;大气地说:“墨林兄客气了;杜大哥的为人吴某还信不过吗?杜大哥若是能来毛良坞;吴某一定会好好招待;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了;墨林兄;既然杜大哥收购了芬兰莱迪军火公司;那么除了子弹生产线外;有没有请一些武器研究专家和熟练技师回来?”

万墨林解释道:“莱迪军火公司的创始人和武器设计师莱迪先生不愿意离开他的祖国;倒是军火公司名下的蒂卡科斯基兵工厂有人受不了清贫的生活想换个环境。如果我们能许以厚利的话;或许可以请到一些人才。”

吴铭笑着说:“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请杜先生帮忙联系一下;我愿意出高薪聘请蒂卡科斯基兵工厂的武器研究专家和熟练技师来中国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最好带一条完整的索米冲锋枪生产线过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己生产了。”

“行回去我就报告老板;最迟我想八月中旬人和机器就可以到。”

万墨林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现在莱迪军火公司的老板已经换人了;想怎么办还不是杜先生一句话?

吴铭叮嘱道:“回来时最好选美国和德国的货轮;目标港口不要选上海;就定在宁波港吧”

万墨林瞪大了眼睛:“您的意思是……”

吴铭重重点了点头:“估计到时候上海已经开战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万墨林脸色变得一片惨白;艰难地咽了口口水;道:“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上海的工厂企业恐怕要提前搬迁了”

吴铭索性再来点儿猛料:“墨林兄;我估计下月上旬华北就会燃起烽烟;到八月份淞沪也会燃起战火;到时候肯定中央会组织上海的工厂企业搬迁;我想请你和杜先生多多向那些民族资本家做宣传;让他们尽量把工厂企业迁移到浙西来”

“另外;帮我多召一些技术工人;要是那些企业要处理机器设备的话;也请帮我们订购下来;我们有船队专门运输到浙西;然后择地安装时不可待;日本人的铁蹄随时都有可能踏足上海;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否则只会便宜日本人”

万墨林二话不说立马答应下来。

反正除了长江沿岸和海边;搬迁到哪里都行;从他了解到的情况看;现在毛良坞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水电站和火电站一应俱全;听说为了应对用电需要;吴铭还准备建设两个火电站;这样工厂的用电需求就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毛良坞及周边如果有许多工厂企业;吴铭的实力就会迅速膨胀;毛良坞的安全相应也就更有保障。

日军进攻在即;若是能有毛良坞这么一片避风港;对于现在风雨飘摇的青帮而言;自然再好不过。

第三卷步步惊心 第266章 建丰到来(上)

吴铭的行踪总是那么匆忙。

当天晚上;吴铭在镇上的桃花源酒店设宴款待万墨林一行;酒足饭饱送客人到客房休息后;顾不上回家看看;吴铭连夜乘船赶回常山大营;继续主持演习总结大会。

此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四野万籁俱寂;但师部大楼里灯火通明;新二师的将校们正在热烈讨论演习中出现的问题;作战科的两名上尉书记员正一左一右伏案记录。

吴铭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全体将校起立;等到吴铭在主位上坐下;众人才相继坐下;参谋长张东宁直接坐到吴铭的对面;倾听大家的发言。

此时研讨的课题是实战中是否需要严格执行师部的命令。

论战一方以作战科长戴子冉为首;主要观点就是要加强战场纪律;作战中各部要严格按照师部的命令行事;决不能擅自更改早已经经过严格推演的行动计划。

一旅一团长韩铁城却是另外的观点;他说古时就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更何况现代战争千变万化;如果事事都需要命令和请示;必将贻误战机。因此;作战时必须要给予各部相应的自主权;若不然各级指挥员不就成了提线木偶吗?这不能充分发挥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对军官的培养。

韩铁城乃是吴铭的首任副官;平时与戴子冉关系极好;但就此观点两人却争得脸红脖子粗;而且他们各有各的支持者;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讲婆有理;但是谁也说不过谁。

不过;一旅、二旅和补充旅的旅长、参谋长们却没有发话;而是仔细倾听;分析利弊。

实际上;戴子冉和韩铁城的分歧主要就是如何分配作战时的权利问题。

这个问题自古到今争论了近千年;并没有定论。戴子冉、韩铁城站在各自的立场来说;观点都是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