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1/4页)

不出,那官员都是成把成把的外放,也不知是得罪了他哪里啊!”

“你年纪轻就不知道了吧,那相爷可是出自大雍阴氏,是早些年在长安城外自生自灭的罪臣子,你们说他利欲熏心,残害忠良,又怎知他父辈蒙冤入狱就被杀害了?少时受尽磨难!”

众人都望向十四桥桥墩旁垂钓的那人,见他斗笠蓑衣,仿若是同这闹市隔绝。

有人不禁问了句:“他是谁啊?”

“前几个月刚退役下来的将士,听说是早些年守了二十几年城门的,这不老了退休了呗……”

那人将说完便觉得膝盖上一痛,一个石子滚在了地上。

几个谈天说地的人目瞪口呆地望着那钓鱼的老翁,这时候有一个提着鱼篓而来的童子朝此处走来。

只见那老翁朝那童子一笑,似乎是问了一句什么,那些儿人自觉没趣上桥头上谈天去了。

“可送到了?”那老翁笑问童子。

“阿翁,送到了,送到相府的管事手里的。”那童子稚嫩的声音传来。

“阿翁你叫奴儿送去的是什么呢?”童子挠挠头问道。

那老翁沉凝了一瞬,只道:“是一份相爷需要的名单。”

童子不懂便也不说话,凝着湖面大吼一声:“上钩了阿翁,鱼上钩了!”

那老翁“噜”了一声,笑道:“今日回去煮鱼汤。”

老翁和童子收拾好了鱼篓和钓鱼杆,那十四桥上的人还在谈天说地,乐此不疲……

“这风武帝死的太早了些儿!”有人惋惜的叹。

“璃王也是……”又有人说道。

“你们听说没有?谢家的幺女在璃王死后仍想嫁过去呢?说是做寡妇都成。”

“还有这等事?”

“是啊,不过圣上,不!是死去的风武帝愣是,没有同意,说是谢家女儿还有大好前程在不可做寡妇的,别人都说是谢国公背地里同圣上商量了的,终是不肯自家女儿嫁过去守寡吧,这大女儿是毁了,小幺女总是舍不得的,这不风武帝临死前连旨意都收回去了。”

“这谢家十几年内是起不来了,只望下头还能多生几个女儿,以后好进宫吧!”

“正是,谢赟辞官了,璃王爷薨了,谢家是哪边都傍不上了,还是想想多养几个女儿吧。”

这时候有人又道:“听人说谢赟不是回乡了,是去了燕地?”

“有传说他早年受过辰王的恩惠,具体的谁知道呢?”

“这不是说谢赟辞官后去了辰地?”

“你可不知当年的谢赟就是从燕地过来的。”

这时候又有人插了了进来,“且不说这谢相了,你们知道这风武帝的陵墓葬在哪里吗?”

这时候几人凝着那人,一把瓜子壳往那人脑袋上一甩。

“就你竟想着谁谁谁的陵墓!不是葬皇陵还是葬哪里?”

“才不是皇陵呢!据传所知风武近身侍卫将风武灵柩送往祁连九龙之地安葬!”

“这事你又是听谁说的?不葬在皇陵里头葬那里作甚?”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风武登基才两个月,他皇陵也才修了两个月,据说那边有现成的建好了的,去了直接住,而且还是块宝地!”

“……”

这些人七嘴八舌一讲便是天边红霞晕染,黄昏日落了。

这时候安陵摄政王府也就是现今的大雍相府,正是落霞印红湄园的时候,水池边凉亭里歪坐着一个少妇,一身鹅黄裙裾衬得她肤色白皙,她身前站着一个青衫妇人,那妇人拿着瓷盒不时的给那少妇人递过去。

“夫人,您早不见吐了,为何还是要每日梅子压着?”苏娘不解地问道。

顾九也疑了下,道:“只想吃些儿味重的,酸的辣的都成……”

苏娘一听打了一个激灵,脑袋瓜子一转,夫人这是说才吃了酸的要吃辣的了?

苏娘招来了一个小厮:“去,同你卫大爷说要他吩咐厨房做些儿辣食端来。”

那小厮连连答“是”,如今这夫人就是府里的活菩萨,当金佛一样供着的,他记下了,忙按苏娘吩咐的去厨房。

如今顾九每天是少食多餐,府里厨房那头,一天给准备五六餐,都不多,只是刚好让顾九吃完的样子。

府里头,顾九住的、走动的地方不能有刺激的气味散发出来,以免顾九一闻了便想吐,又影响了食欲,这些儿都是老爷那里吩咐下来的。

不过这湄园却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