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三夫人很明确的表明立场,且不许女儿送礼过去,丁筱明遇上不讲理的娘亲也只得乖乖从命,在听到二房和大姑母都带着女儿去见范嬷嬷后,她趁与妹妹辞行时,交代她送个礼去给范嬷嬷,丁筱楼张嘴欲问,她却未多做停留,与老夫人告辞,就跟着丁文文芙走了。

丁筱楼得了姐姐交代,避开母亲的人,拿了自己绣的帕子和荷包去见范嬷嬷,范嬷嬷倒没跟她客气,让小丫鬟将这些礼全收起来。

“嬷嬷,咱们收这些礼没事吧?”

“能有什么事?”范嬷嬷拿着本佛书边看边回答,两个小丫鬟互望一眼,不再言语将礼收拢入册收起来。

丁筱湘年底要出阁,闺学的课已停,丁筱真她们还是得上课,王进菀原就不在丁家闺学上课,因此范嬷嬷特地选在闺学休沐的日子开课,几个女孩齐聚,范嬷嬷看了众女孩穿着打扮一眼,淡淡的开始上课。

从行、坐、穿、食等各顼礼仪说起,范安阳对这些东西是完全的没概念,她用餐的礼仪过得去,是自小院长妈妈教的,不过范嬷嬷教的这些可比院长妈妈教的要艰深许多,大家闺秀走路、起居、坐卧皆有一定要求,上完课之后,范安阳觉得全身骨头都是僵的。

下课后,丫鬟们把自家姑娘接走了,范嬷嬷却是端坐课堂的太师椅上陷入沉思,她从京城带来的小丫鬟匆匆从外头进来,看到她独坐沉思,忙上前轻唤,“嬷嬷,您怎么了?”

“没什么,有点事想不通。”范嬷嬷淡然一笑,问小丫鬟:“让你去打听的事,怎样了?”

“啊!都问清楚了。”小丫鬟像倒豆子一样,把自己打听的事全倒给范嬷嬷听,范嬷嬷长年待在宫中,对外头的事并不是那么灵通,在路上听闻关于范安阳那些不堪的传言,但此前宫中曾传兰妃想聘范六姑娘为媳,兰妃是个机灵的人,范嬷嬷不认为她会挑一个品性不佳的姑娘为媳,但这传言又说得似模似样的,令范嬷嬷一行人不得不相信。范六姑娘很可能因故性情大变,才会变得这般凉薄。

倒是没想到,这事压根就没范六姑娘的事!

“嬷嬷,我还问过瑞芳姐妹,她们两知道这流言还在胡传。很生气呢!”

“哦?”

“瑞芳姐姐说。那姚二姐从头到尾都不曾见过她家姑娘,还气得怒骂姚家,就算为了姚二姐能有个好名声。也不该踩她家姑娘。”

范嬷嬷又问小丫鬟一些范安阳在丁家的事,小丫鬟记性好,一一作答,待听到丁筱楼因冲撞范安阳未果,却险些撞倒丁老夫人一事时,范嬷嬷眼微眯,看来这十三姑娘大有长进,而三夫人却是……也罢,丁家这几位姑娘规矩教养学的好。是她们造化,将来能用上多少还是未定之数呢!

范嬷嬷为照顾到丁家姐妹们,因此上课三天休两日,只在上午授课,下午让她们复习课堂上教的各样礼仪。

范安阳是先天不良后天失调,范嬷嬷教她时。真是费尽苦心,不过人家是太医认证的傻子,学习得慢,也是情有可原,范嬷嬷看她学得认真便也耐着性子跟她慢慢熬。可她年龄小,就算动作一向灵活,还是有许多东西做起来颇为勉强。

例如布菜,她垫起脚尖还是矮姐姐们一大截,只能挟面前的菜肴,远一点的,除非让她站到椅子上去,不然她别说挟菜,就是看也看不见啊!

还有坐,别以为这个动作很简单,因为她才几岁,有的椅子高,她要坐,还得爬呢!还想怎么优雅?能坐上去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吗?

她很努力的学,但碍于右手手伤未及痊愈,范嬷嬷不敢纵着她,时不时要压她一压。

其他们如丁筱湘学得就又快又好,令范嬷嬷大为叫好,再看丁筱真姐妹几个的进度,范嬷嬷不禁为奋力学习却进展迟缓的范安阳长叹一声,中秋节前她修书一封往京中去,信中对范安阳的情况一一详述。

太后授意杨妃,令她时不时在皇帝跟前说范太傅居心不良,范安阳造假虚报病况,原本都毫无反应的皇帝这次大为震怒并怒斥杨妃。

“造假?派去范家诊脉的,都是御医院里的人,她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娃儿能哄骗过这些太医不成?好好的,范家又为何要造假?”皇帝拂袖而去,

杨妃被骂得一噎,随即泪如雨下,她身边的心腹宫女连忙上前劝慰,“娘娘您这是何苦呢?明知陛下看重太傅,偏还三番两次的去触怒皇上。”

杨妃心道往日也是这般说范太傅的不是,可皇帝从未像今日这样生气。“你去打听看看,可是兰妃那贱人派去湖州的嬷嬷传消息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