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1/4页)

“是。”丫鬟们轻叹一声,蹄声跶跶车轮声辘辘,在滴答的雨声及不时闷响的雷声里往前赶路。

而犹滞留在小农庄里的人们,却是厌烦不已。

无他,他们那位新主子实在太会折腾了!一会儿要吃桂花雪片糕,一会儿要吃醋溜肚片,一阵天雷滚滚过后,即下起了倾盆大雨,小农庄在雨雾中遗世独立,小农庄简陋,连炕都没有,更不用说火墙了,因此三月雨夜里,他们这些住惯了京城的人,实不耐这湿冷的夜。

他们那位新主子更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嫌冷睡不着,把被褥添给她了,她嫌太重,太沉压得她喘不过气,床太硬,屋里太暗,逼到最后没办法,几个嬷嬷与两位公公商议一番后,给新主子端来一碗热鸡汤,里头下了安神药,圆脸嬷嬷侍候她喝下,看她睡着,才让两个丫鬟继续守着她,自己却出去与其他人继续说事去。

见圆脸嬷嬷进来,坐在主位的谢嬷嬷扬眉看她,圆脸嬷嬷朝她微点下头,她才继续前头在说的事,鲁王没有野心,但他儿子有,秀宁郡主不介意身份再往上提一提,秀宁长公主可比秀宁郡主有权、有势,也更好听不是?

ps:

先上草稿~

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珠还是鱼眼 三

六皇子娶妻,杜、范两家联姻皆引发不少人议论,但终究不敌即将举行的武举春试引人注目。

这几年皇子陆续议亲,相信这几年大家有的是机会看到皇家娶媳的场面,杜相要让自家孙子去娶范太傅家那傻子孙女,那是人家的家事,大家看看热闹,热呵热呵也就过了,与己无关紧要,但武举春试就不同啦!

虽然去岁武举初试,让不少期待一举翻身的人颇感失望,但落榜的人看到朝廷真重视武举,武秀才一路上去到武状元,让期待儿孙光耀门楣的人家,有了新的路子可走。

从前大燕朝不是没有武举出身的武官,但是他们去到军中,与行伍出身的战友格格不入,他们虽有一身好武艺,擅于纸上谈兵,与死人堆里杀伐存活下来的上司或下属说不到一块儿去,就连麾下的兵众也指挥不动,遇到战事畏战的也有,因指挥不当吃败战而亡的也有,加上目不识丁的考不了武举,慢慢的参加武举的人越来越少,终至不了了之。

因此皇帝在重开此次武举时,曾遭遇不少阻力,其中以富阳侯为首的反对声浪最显目,不过因为其女胆大妄为的行径,使得朝上的勋贵们就算不赞同皇帝重开武举,也不愿站到富阳侯身边去。

毕竟他们可没有太后当靠山,惹恼了皇帝,可没有太后不惜装病来求情。

因武举之事,杜、范两家订亲,因两个当事人都不在京城,很快就被大家抛到脑后去,武举春试之后就是殿试,皇帝派出御林军精锐下场与新晋武贡士们对打,获得全胜者点为武状元,依次为榜眼、探花,二甲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今科取中武进士及同武进士共一百二十六名。

接下来一连串庆祝的活动中,怀王甚为积极与这些武进士们拉近关系,富阳侯与世子父子随侍怀王左右,皇帝冷冷遥望。诚王与其他几位皇子随侍皇帝身边,自然都看到了这一幕。

散席之后,他往兰妃的景福殿去请安时,语带讥诮的道:“怀王殿下真是昏头了!父皇力排众议举办武举,可不是为了给他帮富阳侯拉拢人的,杨家父子也真敢,当天下人的眼都是瞎了不成?”

兰妃轻笑,“真是难得,咱们瀚哥儿也会生气?”

“儿又不是木头,当然是有脾气的。”诚王没好气的翻白眼。“对了!范家表妹和杜相的孙子订亲。您的贺仪可送去了?”

“当然。”兰妃笑眯了眼,“可惜两个孩子都不在京里,对了,你父皇可说了前科的文进士们要怎么安排?”

上一科的文进士们大都被皇帝分发到各地书院去考察,实际上皇帝还让他们去做旁的事。只是不好端到台面上来说,皇帝不说,诚王就算知晓一星半点,也不好宣诸于口。

“母妃放心,是人才,自不会压着不用。”诚王轻声道,母子聊着聊着。诚王就说起了之前范太傅使人去查的一件事。

兰妃听着怔忡了下,“十几年前?平辽侯当时紧随其父身边,他父亲若是在外打仗,他自是都跟着去的,怎么了吗?”

诚王便与她说了丁筱清的事,兰妃闻言嗤笑了下。“若说此事,我倒是听太后身边的宫女听起过。”

太后宫里有兰妃的人,诚王并不奇怪,太后最喜欢在各处安插她的人,一句长者赐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