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 (第1/4页)

来,不象话,你可知道,小念念若不是她二叔,只怕早就被冻坏啦!明亭折腾掉肚里的儿子,人家长辈大量没责骂她,她反倒有怨言怪杜相给孙子送两个通房。”

不说这个,高尚书夫人还不气,一听丈夫说这事,火气便蹭蹭蹭的往上直冒。“老爷不说这个,我还没气呢!老爷自己说吧!杜相这么做是不是很过份?”

“是过份了些,他一个祖父插手管到孙子屋里人去,但是,这何尝不是人家在敲打明亭,让她收敛一些?你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要是咱们家的媳妇里,有人像明亭这样子的,你会怎么做?”

高尚书夫人原是张了嘴要反驳丈夫的,听到这一句,忽地没了声音,家里的媳妇们谁敢欺负她的儿孙?当家的嫂子苛扣小叔子的用度,说出去岂不是笑掉人家大牙,都是大家闺秀,谁会做这出事情来?

明亭就做了!

而且还不觉得自己有错!

二媳妇和三媳妇她们也说明亭没错,她也就顺水推舟的附和着她们,纵着明亭越发觉得是婆家不对,是他们爱计较,小心眼儿。

高尚书被杜相那么一说,回得家来,便让心腹去仔细的打听,原以为要花个几天的功夫才能打听清楚,谁知不过一顿饭的时间,他们就已经打探得清清楚楚。

听了心腹们回禀,高尚书才晓得,妻子瞒了许多事,是,杜老夫人是在外乱说话,但,谁让明亭欺人在先呢?虽然京里所有人都知道杜相夫妻形同陌路,可是杜老夫人毕竟还是杜相夫人不是?她当祖母的为孙子抱屈,数落长孙媳,虽说家丑不外扬,不过谁让你高家女着实做得过份呢?

高尚书失望的盯着老妻看了良久,最后才深深的叹了口气,“你也不用在这儿跟我争辩,就算你辩赢了,又如何?堵得住外头的悠悠众口?你纵容刘奶娘起异心,而不是趁早掐灭她的妄想时,就种下今日的苦果,你等着看吧!咱们家还有好几个丫头还没许人家,你且瞧着,看看会有何人上门来求娶吧!”

高尚书不欲再听老妻诉说她的委屈,她委屈?真正委屈的那个,今儿才被她亲娘给吓得哭闹不休呢!

待高尚书拂袖而去后,侍候的人才一个接一个的探头出来,看到高尚书夫人颓坐于地,纷纷上前想扶她起来,还有几个挤不上前的,眼珠子一转,便往二房、三房那儿去请几位夫人们过来,还有人索性去请大夫来备着。

这些人虽然忙着,但心里也在盘算着。

老太爷和老夫人这些年恩爱有加,老太爷那是连骂都舍不得的啊!可今儿却闹得不欢而散,老太爷拂袖而去,就连老夫人坐在地上,也不理不睬,再想想方才听到的只字词组,似乎争端就是才回婆家的大姑奶奶?

有些脑子动得快的,看看老夫人,再看看得了消息匆忙赶来的几位夫人,心里忽然都有了计较,她们几个互相交换了一眼,面上虽不显,但不约而同的都在心里有了想法。

老夫人能再风光几年?二老爷他们几位除了当个闲差,就是游手好闲的料,那及得上外放多年的大老爷?因为几位夫人在老夫人耳边频吹风。才会让老太爷一直压着大老爷不动。现在老夫人惹出祸事来。只怕老太爷要把大老爷调回京来了吧?

若是如此,肯定会把掌家大权交到大夫人手里才是,否则那有立场去杜家替大姑奶奶争呢?

不得不说这些人还真猜中了高尚书的心思,只不过,他虽有心将长子调任回京,但这朝廷不是他家开的,不是他家说了算,私下运作许久。却频频被人暗动手脚,让他不禁怀疑,是不是六月债还得快?杜相在回报他之前处处针对杜云启任命的事。

杜云启是他孙女婿,又立有大功,杜相的人想为他谋任外放,他那时心中有怨,故而频频作梗,如今自知理亏,就算猜测是杜相暗中搞鬼,也不好直接去质问。

杜相不知高家人如此揣度他。他正忙着和同僚协调北方雪灾的应变后续。

安王亲往赈灾,随行的人员不少。卫放和赵褚就名列其中。

范安阳成亲后第一回,就是去了姚府。

皇帝虽已知富阳侯的陈年旧事,但是除了赵褚一个人证外,其他能左证的人、事、物着实太少,皇帝就算严惩富阳侯,也不好拿此事开刀。

富阳侯悬着心一直等着,不知皇帝几时要就此事询问他,或是要将此案交大理寺或刑部审讯。

只是左等右等,都等不到皇帝有任何动作。

让富阳侯松了口气且庆幸自己安然过关的同时,也鄙夷皇帝的不作为,他与长子讨论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