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部分 (第1/4页)

“嗯。”看看她们两,就是全家一起赴任,儿女们虽然多少有些小问题,但从来不像三房的两个姑娘问题那么大。“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替他们操心太多,反倒让他们长不大。”

老夫人为三房的孙女操碎了心,可是三夫人感激过她吗?并没有,竟然还抱怨她怎不早点死!叫大夫人和四夫人看了都替婆婆不值兼心寒!

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啊!

“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啊!”丁文芙气恼的将手里的粉彩桃花茶盏掼在梅花小几上。

“三嫂就是那个样子,大姐你又不是不知道,跟她气什么?”范夫人坐在一旁,从果盘里插了块水果给母亲。

“你妹说的对,跟个胡涂人气什么?我倒是担心你三弟为此想不开!”(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八章 宽心

范夫人安抚姐姐几句,又坐到母亲身边,“三哥也是辛苦,日后,还得和她一起过日子呢!”

人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但三夫人这样的老伴,怕这辈子脑子都不可能清楚了。

丁老夫人倒是淡淡的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门亲事是老三自个乐意的,现在她娘家兄长被捋了官,怕她娘和大哥不久就要来兴师问罪了!”丁老夫人提醒女儿们。

“亲家老夫人不至于吧?”丁文芙闻言怔愣了下,她记得三夫人的亲娘是个还算明理的老人家。

“难说!”范夫人已多年没见过三夫人的娘亲,不过她在京里多年,对朝中官员的家眷多少有点了解。“事不关已,没有损及她或她家的权益,她自然明理,甚至还可能很会开解人,但事情搁到自个儿身上,那可就不一定了。”

丁老夫人看着小女儿微笑,“你倒是看得清。”

范夫人冲着母亲甜笑,“那是娘和姐姐没听过前些年发生的事。”跟着就把前些年京里发生的逸闻说给母姐听。

那时范安柏兄妹才刚到湖州不久,丁嬷嬷怕范夫人思念儿子们,便常常让丫鬟、仆妇们跟她说外头的传闻,会关注此事,自是因为许老夫人是她三嫂的娘亲。

“那方家老爷是个贪花好色的,常常流连在外不归,方夫人是许老夫人闺中好友的女儿,方老爷从外头带女人回去时。许老夫人正好应好友邀约,去探望方夫人。”

其实方夫人对丈夫三天两头就从外头带女人回来,都已经麻木了,方家是皇商,方老爷年轻时曾高中举人,方夫人的父母就是他有状元之才,才会把女儿许给她。

可惜,方老爷时运不济,三次不第名落孙山,最后返家接下家族生意。虽然没考中进士。但他出手大方,遇上有困难的考生,从不吝惜相助,由此建立了人脉。生意也越做越大。甚至把生意做到宫里去。成了皇商。

说来也巧,某次在外应酬时,同人说起他的遗憾事。同席的一个友人说了句,“让不会是你那元配与你冲克,克掉了你的官运吧?”

从此方老爷就钻起牛角尖来,看发妻是越看越不顺眼,索性就流连青楼不归,方夫人哪知道丈夫心思,闹也闹了,吵也吵了,公婆因为儿子有出息,再说也没有因为这种事,为难自家儿子挺媳妇的。

方夫人娘家却心疼女儿,知道许老夫人的儿子为官,就想请她到方家做客,好给女儿撑腰。

却不想,许老夫人没帮着撑腰也就算了,竟还反过来劝方夫人要认命,说她的命就是如此,又义正词严的劝方夫人做女人要贤淑,不可善妒云云,把她那好友气得半死,方夫人的公婆自是得意不已,方老爷带回来的女人就这样留下了。

数月之后,从北边有一姜姓老妪带着儿孙寻上许家门,说是许老太爷当年在西北任县令时,曾收她为妾,只是许老太爷回京述职时,给她放妾书,给她笔嫁妆让她改嫁,她离开后才知有了身孕,拿着许老太爷留下的钱帛和铺子,把儿子拉拔大,如今孙子都长大了,她就想着要让儿孙认祖归宗。

许老夫人直接气晕过去,醒来后就要长子把人打出去,不想许大老爷却跟老娘坦诚,其实他爹早就知道有这儿子存在,他与这庶弟也就有往来,只是都瞒着她而已,这次他们会进京,也是因为姜姨娘病了,他们想一偿姜姨娘的心愿罢了!

许老夫人那听得进去啊!抓了身边的东西就砸,许大老爷因此挨了一下,当场头破血流,为此还请了几天假,也就是因为如此,这件事才会被传扬开来。

本来许老夫人遇到这种事,闺中好友们都应该会前来探望,帮着声讨那个早就已经死透的男人几句,不想,因为方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