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王瀚琨一向对于黑龙军还都是很推崇的,毕竟只要不是傻子,就能够明白黑龙军的强大,就能够明白哪怕他是一个协统,也对其构不成什么威胁,甚至是瑷珲副都统杨凤翔也没那个实力,至少目前没有。

王瀚琨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郁气,然后才拱了拱手,道:“莫怪,王某冒失了。

孙德诚见此情形,当即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黑龙军虽然牛气,但是能够让瑷珲副都统如此低声下气,也算是够给面子了,再说,清军能够再此奋力抗俄,也是分担了沙俄的主要兵力,正如岳维华所说,若是杨凤翔带着手下丢盔卸甲的跑了,那么黑龙军可就要独挡沙俄了。

“两位将军客气了。”孙德诚也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人,顿了顿,又接着道:“王将军刚刚所问,正是在下,接下来要同两位将军商量之事。”

“哦,愿闻其详。”杨凤翔点点头道。

孙德诚略微沉吟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言道:“其实,我黑龙军能够在四季渔村歼灭沙俄一路大军,并非黑龙军比沙俄强大多少,而是因为我们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在四季渔村一带设下了众多的埋伏,然后,又付出重大的代价,才做到了歼灭沙俄一路军。”

“恩。”杨凤翔一听,也觉得有理,于是问道:“不知那路沙俄军队有多少人?”

“两千多,大概一个团的规模。”孙德诚略微斟酌了一下,还是将数字说小了一半,这么说一来不会显得黑龙军太强大,二来也不会显得清军太无能。

果然,一听孙德诚说只有两千多,杨凤翔和王瀚琨俩人都是松了口气,然后便听到孙德诚,接着解释道:“若是我黑龙军冒然来援,自然能够减轻两位将军的压力,但能否将沙俄大军击退,甚至赶出瑷珲,这都是未知之数,两位将军应该也可以看到,沙俄大军虽然是不计伤亡的攻城,但是他们并未投入所有的兵力,他们也在防着背后被袭击。”

“这倒是,若是沙俄将部队全部投入进来,恐怕,此刻内城都难保。”杨凤翔附和道,沙俄水陆两路大军加起来超过五千人,真正参与攻城的估计也就一半多些,这点还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所以,我们司令,没有选择直接来援,而是选择了带着部下,前往茶棚庵一带紧急构筑工事,设下圈套,准备在那里伏击沙俄部队,当然,这需要老将军的配合。”

孙德诚的口才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位从狼牙特战队走出来的情报人员,很好的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若是岳维华听到他这一席话,恐怕会赞不绝口,日后一定前途无量啊。

果然,杨凤翔和王瀚琨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敞亮了,接下来的合作自然顺理成章,毕竟杨凤翔原本就已经打算保存实力,带兵撤离了。

“老将军,在下最后再提一点意见,瑷珲城内百姓基本都早已撤离,而且粮食基本点滴不剩,在下希望,贵军的军粮要是无法带走的,就一把火烧了吧,咱们不能够留下资敌啊。”

“小兄弟所言甚是,翰鲲,赶紧安排人去办。”

……

四季渔村。

“司令,齐哈尔城被破,寿山将军自杀殉城。”

刚刚回到四季渔村,便听到这个消息,这让岳维华多少感到有些迷茫,历史悄然的发生了变化,原本历史上,寿山是于七日后,即8月28日殉城的,却因为自己提前将福来尔基火车站的沙俄护路队给灭了,而让冰城的沙俄主力尽出,才导致了齐哈尔的提早沦陷。

尤其是电报中提到的,齐哈尔是未放一枪而降沙俄,更让岳维华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虽然岳维华不清楚历史上齐哈尔是怎么败的,寿山又是为什么死的,但是在这段时空,岳维华知道了。

寿山是被朝廷逼死的,原来8月18日,清廷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电告寿山:停战议和,而沙俄将领更是要面见寿山,商定停战条款,寿山又是一个耿直之人,誓死亦不见,认为“疆土不保,负责甚深”,恪守“军覆则死”之义,只是留下遗书,请求沙俄误伤百姓。

“哎,也不知道寿山自杀,是否主要担心沙俄追究护路队被灭之故,而不敢抵抗,担心沙俄屠城,亦或者,完全是内疚而死呢?”

不管怎么说,齐哈尔告破,黑水省首府被沙俄掌控,对于黑龙军来说,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

尤其是眼下,岳维华估计只要自己一拿下海兰泡,恐怕齐哈尔的沙俄大军就会北上,不剿灭自己,而誓不罢休吧。

“申印,给西岗军区发电报,让他们紧密关注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