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程贤弟,依我看,这就是缘分哪!你们两个命中注定要在一起,你就不要拒绝了嘛!而且那丫头确实也挺不错的,你也不能老是以貌取人哪!”

“你!这话你也好意思说!你看看嫂夫人,再看看王妃,凭什么你们的是这样,我的就该是那样?再说了,我还等着我家宇文小姐呢,怎么能现在就成亲?”

“那你说该怎么办?你可有对策了?”

“暂时还没有,如今朝局动荡,诸事繁杂,头绪太多,我还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明日的早朝至关重要,皇上很可能会颁布废立太子的诏书,我打算等朝中之事尘埃落定之后再随机应变!”

“好吧!你自己看着办吧!”

次日,大朝按时举行,此前太子出事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众大臣们基本上都知道了,大家都忐忑不安,等着皇上的旨意。

可叫群臣意外的是,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气定神闲,并未有任何动作,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众位爱卿今日有何本奏?”

长孙无忌出班道:“皇上,玄奘法师业已完成大部分经卷的译注,因身体疲累,乞求返回嵩山少林寺归隐,特上书告退,请皇上御览!”

李世民拿过奏本,打开看了看,随手放到案几上,“不准!如此人才朕决不会轻易放走,他现在不想做官也无妨,朕等得起!诏令其移居京师大慈恩寺休养,工部要为其修塔筑庙,一应用度皆由朝廷供给!”

“遵旨!”

“唉,贤才不得效命于朝实乃因朕的德行不够,朕深感痛心哪!众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才要向朕举荐哪?”

房玄龄道:“皇上,凉州刺史李大亮多年来恪尽职守、保境安民,政绩卓著,其上书所议不乏远见卓识之策,臣请皇上将其调入京师,大加擢拔!”

魏征进言道:“皇上,监察御史马周虽出身贫寒,然志虑忠纯,是难得一见的忠直之臣,望皇上能不拘一格,委以重用!”

长孙无忌也道:“臣举荐褚遂良,此人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为人刚正不阿,请皇上酌情任用!”

“好好!这几人朕也已观察很久了,确实都是可用之才,诸位爱卿所言朕统统诏准,不日就将他们委以要职!”

“吾皇圣明!”

李泰趁机站出来吹捧道:“父皇选贤任能,虚怀若谷,致使人尽其才,野无遗贤,开我大唐一派盛世气象,儿臣何其荣幸能躬逢其盛,窃以为若论及文治武功,父皇已是登峰造极,虽秦皇汉武亦不足与父皇比肩,父皇之英名足以夸耀后世,光耀千秋!”

“泰儿过誉了!”李世民淡然一笑,“国家尚有很多积弊亟待处理,无论是朕还是诸位爱卿都要埋头做事,少说些大话!对了!太子近日在东宫读书也很辛苦,朕特命玄成为太子太师,对其严加训导,以使其改过自新,早成大器!”

这风刮得有点出人意料,群臣面面相觑,都没想到皇上会做出这个决定。

李泰的脸色愈发难看了,他满心以为今天自己就有可能入主东宫了,可没承想自己埋的雷没响,反倒让太子得了便宜了,他想当众把太子的丑事抖落出来,一时又没法张嘴,只能干瞪眼吃哑巴亏!

魏征听到旨意,也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下,“皇上,这,臣已老迈,只怕力有不逮,耽误了太子啊!”

“诶,朕就是想让你身体力行对太子言传身教,用你的品行感染他、磨砺他!此事朕意已决,你就不要推辞了!”

“臣领旨谢恩!”

“还有,传朕口谕,侯君集在家赋闲多日了,也该让他出来做做事了,现在兵部尚书一职出了空缺,就让他来干吧!”

“遵旨!”传旨太监下殿去了。

李世民看向众臣,“众位爱卿还有本要奏吗?”

群臣都不作声了。

“好吧!那今日就到这儿,散朝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朝以后,李恪、岑文本、张小七和程怀亮众人来到了吴王府中。

张小七就向程怀亮问道:“你不是说今天皇上会下诏废太子吗?怎么没见动静啊?我还等着看热闹呢!到底什么时候废呀?”

程怀亮没好气道:“小七兄,你是真没看懂,还是故意挖苦我呢?这还废个屁呀!魏征魏大人那是朝中重臣,德高望重,皇上让他任太子太师,又重新起用了太子的亲信侯君集,这就是给众皇子和群臣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太子动不得呀!”

“哦!这样啊!朝廷上的这些弯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