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1/4页)

搿�

法国人自己损失了3架飞机,其中1架是被地面炮火击中,2架被苏联的战斗机击落。”

击落2架leo…451轰炸机的是刚刚从列宁格勒的飞机场转场到格鲁吉亚的几架拉格…3战斗机。另外也有一些伊…16勉强飞到了6500米以上的高空(因为第一波轰炸点燃了炼油厂,因此法国空军的第二波轰炸采取了高空突防以规避地面火力),但是因为伊…16的高空性能太差,并没有取得战果。

“他们还在准备第三波轰炸吗?”丘吉尔又问。

“是的,”霍华德。金斯利笑了笑,“恶人只能做到底了。”

哈利法克斯子爵在一旁补充说:“法国人可是相当愤怒啊!”

英国人放了鸽子,让法国人独自去承受红色帝国的怒火,这事情自然是让人愤慨的。不过法国人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轰炸,希望可以完全摧毁巴统的炼油设施。

“但我们已经胜利在望了,”丘吉尔非常乐观,“没有了巴统的炼油厂,斯大林就他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

丘胖子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政客、军事家一样,严重高估了轰炸的威力。

实际上这次大轰炸虽然点燃了许多库存的燃油,但是对巴统石油城生产能力的破坏却不是致命的——因为油料仓库距离炼油厂的核心生产设施很远,只是照片上看着很可怕。

根据后来的情报,在“巴统大轰炸结”束后的两个星期,炼油厂的日产量就恢复到了原先的50%,一个月后就恢复了70%的产能,三个月后就完全恢复了。

不过斯大林却有意夸大了损失……

“元帅,苏联大使馆送来了有关巴统事件的照片。”1940年4月5日(也就巴统大轰炸的次日)下午,刚刚列席了希特勒和莫洛托夫会谈的总参情报处长盖伦上校给赫斯曼带来了一叠被大火和浓烟笼罩的巴统炼油厂区的航拍照片。

“阿尔贝特,你来看看。”赫斯曼将照片递给了空军司令凯塞林,后者正和赫斯曼一起在总参第一作战指挥中心里面。

“看不出什么,都被烟雾遮挡住了。”空军大将凯塞林一张张仔细端详着照片,“俄国人怎么说的?他们的损失情况怎么样?”

盖伦上校回答:“损失非常惨重……法国人的炸弹击中了几个新建的大型储油罐,点燃了上百万加仑的汽油,而且这几个大型油罐距离炼油厂很近,在油罐破裂后,大量的汽油流到了厂区,引发了可怕的火灾,大火现在仍然在燃烧。根据俄国人的估计,炼油厂需要12个月才能修复,在至少6个月内,苏联将失去70%的石油加工能力。因此莫洛托夫提出由我们在12个月内承担一部分苏联原油的加工业务,每个月替苏联加工25万吨原油。”

“每月25万吨12个月就是300万吨,”凯塞林皱着眉头说,“这占了我们一多半的石油加工能力。”

现在德国每年的石油加工能力只有550万吨(实际产量约500万吨),还有450万吨左右的合成燃料(主要供空军使用)产能,另外还有不到18万吨的页岩油产量(波罗的邦的爱沙尼亚省拥有大型油页岩矿,在1918年就开始开采,1924年建成了第一座干馏厂,目前主要产品是酚类化学品)。

三者相加完全能满足德国在战时的燃料和石化产品需求,但如果分出300万吨原油加工产能给苏联,那么德国自己的燃油和化学品供应恐怕就要不足了。

“这不是问题,”赫斯曼笑着点点头,“我们可以同意,我们还有许多成品油和化学品库存,即便所有的炼油厂都替苏联生产,我们也可以支撑3个月。而法国会在2个月内垮台!”他思索着又问,“莫洛托夫还和领袖讨论了什么?有没有提及苏联加入战争的条件?”

“苏联要求进驻芬兰、俄属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土耳其、法属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另外,苏联还要负责印度的解放。”

“哼!”凯塞林冷哼一声,“斯大林还真敢想!”

赫斯曼笑了笑,说:“斯大林是不想参战,所以才提出这种不种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要求。我想……他是想等我们和英法得得筋疲力尽后再加入!”

凯塞林说:“他等不到那一天的!”然后他又问盖伦说,“莫洛托夫还提出什么要求?”

“他说苏联的航空技术比较落后,无力对抗法国的轰炸机,如果我们不能马上提高bf…109和福克零式的技术,那么苏联很有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