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 (第1/4页)

而且这样的大规模镇压行动并不仅仅发生在赫拉特省,在巴德吉斯、法利亚布、朱兹詹、巴尔赫、昆都士和塔哈尔等地,以及南下包抄坎大哈的苏联红军所经过之处,都会遭遇一次大规模镇压。同时,也会有很多进步青年被动员起来,参加训练,最后成为gc主义战士,或者被劳动改造,或者被枪毙……

……

山连山,山叠山,山外还是山,而且大多是没有多少植被覆盖的荒山。只有在山和山之间,靠近潘杰希河的狭长地带,才有绿色的农田和炊烟袅袅的村庄。

这里就是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80公里(80公里是喀布尔到潘杰希谷地入口的距离)的潘杰希谷地,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被称为苏联人的“泪谷”的地方。而现在,这里将成为阿富汗王国政府迁出喀布尔后第一个临时驻地。同时也将是阿富汗人抵抗苏联入侵的大据点——虽然阿富汗反动派将用游击战对抗苏联红军,但这并不等于不需要一个巩固的反革命根据地。

“三位上校,你们觉得那里怎么样?”一个穿着西式军服的阿富汗青年军官,用生硬的英语问骑在马背上的邦德、金里奇和罗腾堡等三人。

这三位大特务今天是来潘杰希谷地查看地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修建机场跑道的。而和他们说话的人是阿富汗近卫军中的一名少校,姓马苏德。他是塔吉克族人,而他的家族是潘杰希谷地中的名门。

“那里好像比较平坦,”邦德上校顺着马苏德所指的方向,看到的是一大片位于潘杰希河畔的平地。“这里叫什么名字?能起降飞机吗?”

“帕斯马扎斯。”马苏德说,“这是整个潘杰希谷地最大的平地了,由南至北长约4。5公里。再往北走,两边的山就会越来越高,恐怕不适合飞机起落了。”

“这里距离克什米尔有多远?”邦德上校又问。

“大约110公里。”马苏德笑着说,“不过那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

“如果要走着去,有路吗?”邦德接着问。

“有的。”马苏德说,“不过不是一年四季都能走,冬天的时候大雪一封山,别说克什米尔,就是从喀布尔到这里都走不通了。”

“去克什米尔是沿着河谷一直走吗?”邦德继续问。他已经意识到潘杰希谷地的重要性了,绵延150公里的山连山,这根本就是大部队的禁地,游击战的天堂。而且在150公里的潘杰希谷地周围,则是另外许多类似的谷地。

“不是的,要翻山。”马苏德说,“沿着河谷一直走会通向另外的河谷,一直走下会到达中国和苏联。”

潘杰希谷地是兴都库山脉中众多谷地之一,所谓的“谷地”,大多是河谷,来自兴都库山的融雪滋润着谷地中的土地,让这些土地可以养活当地的居民。而这些谷地大多是相通的,顺着山势,这些谷地的尽头可以通到中国。

邦德想了想问:“苏联人有没有可能从北方沿着河谷南下?”

马苏德摇摇头,说:“不可能,那里的地形更加险恶,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我们只要用很少的兵力,就能封锁河谷。所以苏联人要进攻,就只有从喀布尔方向而来。不过,他们无法夺取整个谷地,任何外**队都做不到这一点,这里永远属于阿富汗人!”(未完待续。)

第482章 换岗

“丘吉尔炸弹背心?这真是太荒唐了!谁会穿上装满炸药的背心去和别人同归于尽?这种东西根本没有一点用处。而且,为什么要用我的姓氏来命名?”

唐宁街10号,正准备启程去纽芬兰岛的阿金夏海湾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面的丘吉尔接到了军情6处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报告,报告上提及了一种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奇怪的武器——丘吉尔已经知道了军情6处在阿富汗和德国特工、美国特工秘密合作的事情。

英国首相当然也同意了这种合作,毕竟英美德三国在阿富汗的利益一致,都想坑毛子,那就没有什么不能合作的。而且苏联也不是省油的灯,就算英美德三国勾结起来使坏,也很难阻挡红军解放阿富汗的步伐。

坎大哈在4月23日就被苏联红军攻陷,而喀布尔的沦陷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阿富汗王国政府已经在几天前迁往了地势险要的潘杰希谷地,准备在那里长期坚持打持久战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德三方要是再不捏着鼻子合作,那么红旗插遍阿富汗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首相,这不是我们命名的,是德国人命名的……”帝国总参谋长迪尔上将不解地摇摇头,“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