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事不忍闻 (第1/2页)

吴守玉先是带着姜建勋回家,见了自己的父亲吴济坤,故人相见老泪纵横,吴济坤当年跟着姜建勋,俨然小跟班一样的存在,哪里想到人生际遇竟会如此离。

谈到五更天,吴济坤的话里,已经离不开侯玄演了。从他开始崛起,到大杀四方,还有为政举措的不拘一格。

姜建勋早累了,强忍着困意,听着老友父子二人,在那里吹捧一个占了他的宅子的人。转头一看,王大早趴在桌,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一早,睡眼朦胧的姜建勋刚刚苏醒,推开窗鸟语花香。

吴济坤知道老友的癖好,喜欢穿一身素白的长衫,必须是锦缎织,白如雪花一般。他带着几个侍女,捧着价值千两银子的绸裳前来,让她们伺候姜建勋更衣。

姜建勋『摸』着绸裳锦缎,叹道:“给我换一身普通衣衫来行。”

江湖路远,归来早已不是金陵少年,秦淮河景『色』依旧,楼佳人也换了容颜。蹉跎岁月,更催人老啊。

苏州城内外,喜气洋洋,越国公次耽搁的大婚,终于要重启了。

姑苏城外,车水马龙,太湖都系起了红绸。侯府内更是人人披红带彩,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除了新郎。

侯玄演赤着脚,舒舒服服地坐在床头,捧着一本《增广贤》读得津津有味,这简直是古代的毒鸡汤合集。书各种大道理,道尽了人间的不平,以及苦闷的人的无可奈何。

大受启发的侯玄演,伸手『摸』了『摸』正伏在他身下,小嘴不住吮啜,发出“唔唔”的可爱鼻音的大胸丫鬟,示意她自己马好了,让她做好准备。一阵舒爽过后,侯玄演放下手里的书籍,叹道:“古人说,书自有颜如玉,诚不欺我。读完书后,真是神清气爽啊。”

霁儿一呛之下,娇嫩的喉头连连抽搐,竟通通咽了下去。脸『色』『潮』红,鬓间香汗沾湿了头发,轻轻啐道:“呸。”

侯玄演狞笑一声,将她拉起来,揽在怀里下其手。

世人都知道,明天是侯玄演大婚的日子,却不知晓,今天对于侯玄演来说,还有一件大事,让他高兴。

洪一浊带人,在扬州和淮安之家,抄没了三个盐商。共计所得白银二百万两,黄金二十万两,正在运回苏州。两淮盐商几辈人的积攒,给自己做了嫁衣裳,这些钱真好用在松江水师的拨款。

一直以来,因为造价高昂,『性』能却差不多,大明的火器尤其是大炮,喜欢进购佛朗机人的。

但是这样无异于把自己的军工,寄托在别人身,是愚蠢而且危险的。

松江水师那一排排的冒烟的工坊,给了侯玄演无穷的信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有了足以碾压的装备,北伐势必事半功倍。而且火器这东西,对于北方一座座重镇,都是致命的威胁和利器。

这时候,外面一个亲兵,隔着门大声道:“大帅,金陵的吴守玉求见。”

侯玄演顿了顿,心道我倒是真想见见这些商人,于是将怀里的美人儿放下,看着霁儿罗裳半解,面红耳赤,眼神『迷』『乱』。侯玄演顺手『摸』起一个茶杯,放在她向后翘起的颤巍巍的『臀』尖,捏了一把调笑道:“回来茶水撒了,看我怎么整治你。”

说完转身走,来到堂前,只见吴守玉身边还站着一个年男子,虽然略显疲态,但是气度不凡。

两人见到侯玄演,一起行礼道:“拜见国公。”

侯玄演颔首道:“你父亲可好?”

吴守玉受宠若惊,忙道:“家父一切都好,来时还嘱咐我,一定要给他带好。国公不在金陵这段时间,我们吴家已经决定,在龙潭挖一个港口出来,缓解松江府的商运。”

侯玄演一听,喜眉梢,说道:“老吴一向是有眼光有魄力的好同志,我早看出你们吴家是爱国义商,这样吧,两淮盐商多半通敌,已经被我抄没了八家,留下的盐引,我分你们一杯羹。”

吴守玉笑着谢过之后,说道:“国公,这位是金陵的姜建勋,国公的摄『政府』...”吴守玉咬了咬牙,继续说道:“国公的摄『政府』,本来是他的宅院,这次逃回来之后,已然是无家可归。”

侯玄演对待北逃的人,一向不错,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敢于逃跑不做奴隶,是好样的。因为人在北方,想要逃回来,绝对是九死一生的。

“哈哈,当初我看那处院子,还以为没有人住了。没想到正主回来了,那地方现在是摄『政府』,也不好搬了,这样吧,我陪你一个院子,你看怎么样?”

摄『政府』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