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 (第1/4页)

的了。

吉尔尼洛娃之后,自然就是朱可夫了。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往不利的大将军,此时的表现却着实令人失望,只见他面带微笑的看了众人一眼,抬手搔了搔已经半秃的头顶,然后就那么迈开步子,噔噔噔的从蹬梯上走了下来。

“那个什么……我有恐高症,所以,脚踏实地还是比较适合我的。”走下蹬梯后,朱可夫站到楚思南的身边,面不红声不颤的说道。

“哈,朱可夫同志耍赖皮!”吉尔尼洛娃撇撇嘴,毫不留情面的取笑道。

其实这话也不用她说,在场的人们都看得出来,对于此时的朱可夫来说,从一米多高的地方纵身而下,实在是有些困难了。他那臃肿的身躯、突起明显的大肚腩,都成为了任何一种剧烈运动的负担,如果他学着楚思南的样子从车厢里跃下来,那估计就要来一个屁股着地平沙落雁式。

几位克里姆林宫最高领导者之间的风趣表现,显然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站台上的人群中传来一阵儿哄笑声,原本紧张的气氛在一瞬间便松弛下来,而这也是楚思南所希望看到的。作为一名和善的领导人,他最讨厌那种自己一出现,别人就喘不上气来的严肃场景,因此,每当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时候,他都要花一些心思用来缓解气氛。

第四十四章 实爆

为了能够实时观测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同时也是为了收集各项实爆数据,核武试验场的观测地带区域内,修建了十几个地下的防辐射观察哨。这些观察哨深入地下十五米,并且在四周构建起了厚度为四米左右的大理石防辐射壁垒,这些壁垒由地下延伸到地表,并形成一个内部灌浇了钢筋混凝土的半圆形突起,而观察哨的入口就在这个半圆形突起的顶部。

在构建这些防辐射观察哨的时候,施工的部队经过了反复数十次的重建,按照那些建筑学家的规定,这些观察哨的圆顶部分,必须能够经受住185毫米山地炮的反复轰击,在那长达十五分钟的轰击过程中,一旦圆顶出现龟裂,整个工程就必须拆毁重建。

可以想象,按照这样标准建造起来的地下观察哨,其坚固程度自然是可想而知了。不过即便如此,那些跟随楚思南前来的克里姆林宫卫队士兵、安全委员会特工仍旧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楚思南将会停留的十五号观察哨内反复检查,足足耗去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国家领导人深入到核爆的边缘地区,如果没有最为稳妥的保护措施,并由此引发了什么意外的话,那大家伙的谁也吃罪不起啊。

在站台上同前来迎接的诸多科学家以及军方、安全委员会的代表们简要的见了个面,并且通过一通简短地演讲,对众人在过去几年中的辛勤工作表示了一下慰问之后。楚思南便带领着朱可夫、吉尔尼洛娃等一干克里姆林宫的高层官员,在库尔查托夫的陪同下,一起驱车前往了试验场。

十五号观测所其实算不上是真正的一处观测所,从它到核爆中心位置足足有三公里半的距离,毫不客气地说,这一处所在已经超出了数据观测的最佳距离。这个观测所,可以说是专门为那些克里姆林宫高层的官员们所准备的,他们又不懂的什么核技术,能够在较近地距离下看看热闹也就得啦。

四点十五分的时候,楚思南以及克里姆林宫地一众官员进入了十五号观测所。令他们颇感意外的是,这个地下观测所并不像他们所想象地那样狭窄。想法,在那一段足有三十几阶阶梯的钢筋混泥土石台下。是一个足有二百余见方的大厅。大厅的墙壁是完全由成块的大理石砌就的,一盏盏串联在墙壁上的电灯,将这个地下大厅照地***通明、如同白昼。

楚思南在大厅里转了一圈,发现大厅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扇厚重的钢制螺旋门,按照库尔查托夫的介绍,这两扇门后各有一道紧急疏散通道,它们每一道都可以通往五公里外的安全地域。一旦在核爆过程中。这个观测所出现了意外,那么隐藏其中的人,就可以通过着两条疏散通道逃往安全地地区。

在大厅的中央位置,摆放着十几把看上去就很舒适的沙发,而每一张沙发地前面,都有一根粗长的钢管直通天顶。不用问。这些钢管肯定是潜望镜,它的作用就是让观测者们可以随时了解到地面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嗯,你们做的很好。考虑的很周详,”楚思南在大厅里转了一圈,最终走到中央一张沙发前坐下,然后笑眯眯的说道,“不过我有一点还很疑惑,在这样一个地方,我们的各个观测所之间是如何保持必要联系的呢?是通过高频电话还是通过别的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