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他上班时经常打瞌睡。

把他传唤到警局询问时,取了他的指纹,一比对,果然与几起案件现场遗留的指纹相符。后来,又搜查了他的家,找到了数起案件中失窃的物品。

在证据面前,嫌犯低头认罪。最后经过审讯侦查,张老师圈在一起的六十多起案件中,只失误了三起,其他都被证明确实是这个人干的。

回忆起这件事情,我才蓦然发觉,张老师这个人,还真的是很全面呢。从桂林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其实是有专门的并案专家存在的,可是张老师,他从并案到分析到抓人到审讯,全都一肩挑了。原本我理解不了这需要多少的技术含量,现在我才发现,以前我不过是傻乎乎地仰视着他而已。

当我自己开始做事了,遇到了困难,才深刻理解了前辈们是多么的不容易,而经验又是多么的可贵。

虽然并案对于侦查来说是非常可贵的进展,但是,密报上的这六起案件,有的发生在长安,有的发生在洛阳,要想发现并予以合并,还是真心的不容易。至少,有那么几起我就看不出它与其他案件有什么关联。

比如说,沐水寺案、宏礼寺案并在一起可以理解,因为都发生在寺庙,而且都关联到为祭天大典选拔出的随侍少年。考虑到这些,屯营将军案也可以勉强并进来。那么,其他的案件呢?

当然,这些案件还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每一起案件的动机,都完全搞不清楚。(未完待续。。)

ps: 作者菌:唔,也许这一章的案例会有极少极少的菌们觉得有点眼熟?作者菌羞惭地承认,这是借鉴了80年代初发生在武汉的“蹄形图”案的侦查过程。真实的人生,常常就是比小说还曲折的。

记者菌:请问你哪个案例不是借鉴了现实的?

作者菌:(不要这么尖锐好不好~!)可是这一个相对有名嘛……

记者菌:不出名就可以随便借鉴了?真受不了你!

作者菌:(转移话题~!)年底,实在是太忙了,更新勉强地维持着,作者菌真的很努力了。晚报最近没啥时间办,即使办了,质量也很低,比如今天(主要是记者菌素质太差~!)。新的一年就快来到了,祝大家都不忙,快快乐乐的!fighting~!

No。142 暗之织者(2)

其实我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案件有的发生在长安,有的发生在洛阳,而且辖县各不相同。现在是古代,又没有网络,没有案件数据库,桂林是从哪里获取了这些案件的资料,并且把它们合并在一起了呢?

“你们大概还没有得到消息,今年年初,玉衡司已经初组了一个‘悬案司’,全国所有的悬案、疑案、无头案、断线案,都会集中呈报到悬案司来查备。悬案司现在挂在中书省下面,不久后也许会移给大理寺。据说,是某位高人给圣上出的主意。”

说话间,桂林意味深长地看了旁边的聂秋远一眼。

我不禁暗暗赞服。有了这么一个机构,一方面可以依靠中央侦查专家的力量集中查办这些各地侦破不了的案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这些疑案中寻找一些共同点,该并案的并案,抓住狡猾作案人的狐狸尾巴,也许,就可以防范新的凶案的发生。

“桂大哥,有关祭天大典的并案在一处,还好说,另外几件,能说说并案的理由么?”我忍不住脱口问了出来。

身边的聂秋远面色一黑。桂林脸上掠过一丝惊讶的神色,转瞬又恢复了原来的冷峻沉稳。

我这才忽然意识到,我好像把称呼给用错了。

之前被任平生骗了,在碗子山一直叫他作“桂大哥”。任平生版的桂林嘻嘻哈哈,野猫般的模样,可现在的桂林做事一板一眼的。是个沉稳严肃的正人君子啊。我怎么能这样随便地称呼他呢?

而且。这一下。不是让聂秋远知道了我那一阵是怎么称呼任平生的吗?难怪他的脸色有些难看,这实在是太糟糕了。

不过这个桂林倒真是不错,他轻轻地咳了两声,便转移了话题,成功地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

“洛阳沐水寺全寺遇害案,和长安宏礼寺遭窃案放在一起,应该是比较自然的,因为两个寺庙出事的时候。都接到了协助挑选出的侍奉四月初七祭天大典的少年清修的任务。”

桂林开始不紧不慢地进行讲解。他说的和我想的刚好一样,我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所以左右屯营将军案也可以并进来,因为关系到祭天大典?”我忍不住插了嘴。

桂林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