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以采买,串门等各种名义出门结交朋友、打听消息。

郭燕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也不好意思太过使唤伺候她的“贴身”丫鬟,嬷嬷等人,当然,郭燕在心底也是忌讳她们,如不是特殊需要,一般都是把她们留在官邸,放她们去干本职工作。

郭燕夫妻“劫后余生”,把子女也送回了京城,那些丫鬟仆妇也极少来打扰他们夫妻二人,两人二人世界过的正自在,也没有想过要添置人手,除了屋里的事需要亲力亲为有些不习惯外,两人却找回了初时的甜蜜,感情越发的浓了。

一般民众都是逼官府如蛇蝎,这妇人却如此坚持的要把女儿卖给郭燕,看似因为生活困苦,联想到她先前骂丈夫时候的话,却不难想象她是为了保护女儿。

郭燕有一丝感动,正在犹豫要不要把三个女孩子先留下来再说,钱元脩却已经代她做了决定,不仅要卖下了三个女孩,还要求连那妇人一起带走。

郭燕只当钱元脩不舍这位母亲跟她的女儿分离,也没有阻拦。

那卖女儿的男人先是有些恼怒妇人阻止其卖女儿的举动,差点动手打人,后来听说郭燕夫妻是官府的人,竟然吓的不敢动弹,等到妇人赖着郭燕要卖女儿的时候,直接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吭,再到钱元脩说要连他老婆一起买的时候,他都有些傻了。

那妇人一听钱元脩连她一起买,自己跑去找来了纸笔写了卖身契,自己和几个女儿一起按了手印,母女几个一起卖身给郭燕夫妻。

这位妇人大概是对他丈夫厌透了,只看她干脆利落的签字画押,等郭燕给了她丈夫银子,一件衣服都没有带,直接领着三个女儿跟着郭燕夫妻走人,就知道她的决心有多么的大,郭燕心底那一点拆散人家家庭的愧疚也烟消云散了。

被这件事情一闹,钱元脩和郭燕也没有了再游玩的心思,干脆带着人回了衙门。

既然把人卖了回来,按例就该给她们入身份,钱元脩却不让给她们办奴籍,还辟了个院子让她们母女在里面住着,吩咐无事不要出来。

郭燕也不是非要使唤丫头不可,那几个孩子年纪也不大,她也不忍心使唤她们,她们母亲能够做的活也都有人做,也不是非需要她干活不可。

只是,看到钱元脩突然沉默下来,郭燕直觉认为钱元脩多了心事,还跟这母女四人有关。

自从郭燕坦白身世起,两夫妻之间就没有过什么秘密,就算是钱元脩的公事,他也会拿回来找郭燕商量。

郭燕也不是等钱元脩坦白才问的人,直接问他:“你认识安氏?”郭燕想了又想,钱元脩是从卖回了安氏母女开始起才有些不对,所以才肯定的问钱元脩是不是跟安氏是旧识,想也知道,那三个女孩子比钱展鹏都小,这些年她一直跟钱元脩一起,除了安氏,他不可能认识别人。

钱元脩同样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遇上他的前妻,不,这里没有前妻一说,这位按照法律上来说,依然还是他的妻子,因为钱展鹏的生母属于私奔,两人一直没有到官府解除婚姻关系,钱展鹏连一封休也没有给对方,当然,钱展鹏的生母也没有给过钱元脩任何可以解除婚姻的东西。

这次两人遇上,说是意外也算是必然。

前面说了,大兴的户籍制度极严,各地官府都会按例查看户口,钱元脩的前妻安氏,走的时候确实是带了自己的户口页子,可惜,那上面有个人档案,婚配状况一目了然,跟他一起私奔的费二牛,虽然托人把写着钱元脩的名字的地方写成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他们毕竟没有在官府备案过,他们做贼心虚,为了怕露馅,就得不停的挪地方,一个地方最多不敢住满三年。

好在这个时候的户籍没有后世的联网协查制度,安氏和费二牛躲了几年也渐渐的安定了下来,选了一处定。

他们选择的就是一国两制的南诏,——钱元脩那个样子,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会做官,来到这里,虽然他的妻子丢了,可是看在儿子面上,恐怕也不会去告官,这两口子就安心的在此住下了。

谁想到钱元脩却鸟人撞上了鸿天大运,不仅中了科举,还几经周折的来到了这个地方任职,又正巧赶上了费二牛要卖女儿买小妾生儿子的时候。

钱展鹏是听到安氏提起名字骂费二牛,才想起安氏的。

自己的老婆跟村里做活的人跑了,那野男人的名字自然烙印一样印在钱元脩心底,这一次突然听到有人提起这个名字,钱元脩才回忆起这个人。

安氏是在他受伤以后跟费二牛结识的,钱元脩不认识费二牛,却能够认出安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