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大家都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这一部分,大多数民间歌谣,所以风格清新,有非常强烈的地方色彩,而且大部分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爱情。但是《山有扶苏》这一首,却为贵族所推崇,常被引用来表述贵族的爱情。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扶苏!”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

“对!”老师笑着点头,“看来很多同学都知道,是因为这首诗的首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其中嵌入了一位帝王和他的皇后的名字。那就是秦二世扶苏和他的皇后荷华。”

“荷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她与秦二世扶苏感情甚笃,为后人所称颂。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皇帝做到了终身只有皇后一个女人,其中一个是秦二世赢扶苏,另一个就是明孝宗朱佑樘。而这首诗,因为嵌入了两人的名字,所以历来被认为是歌颂两人爱情的诗。虽然这首诗的诞生还在他们两个人之前。”

“有意思的是,秦二世似乎对诗经情有独钟。除了他自己和皇后的名字出自诗经之外,两个孩子的名字,根据考证,也是出自诗经。其中秦三世嬴子麟的名字出自《国风·周南·麟之趾》,而郑国公主嬴舜华之名则出自《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

老师的声音渐行渐远,坐在角落里的女孩子看着书上的诗句,神思微微恍惚。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有一首诗将他们的爱情千古传诵,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呢?她想。

她的名字,叫荷华。

——————

【正文完结】

☆、第125章 胡亥番外

胡亥出生时,秦始皇嬴政征战六国之路已经开始了。

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胡亥就已经知道,这天下,迟早都是大秦的。

那时他小小的心里,就生出一股与有荣焉的念头。因为他是大秦的子孙,是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帝王之裔。

他十岁那年,他的父王终于横扫*,一统天下。在当时的胡亥眼中,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他对自己的父王,如此仰慕,甚至于渴望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胡亥不知道赵高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野心。

他只知道,赵高在诸多皇子之中,一眼就看中了他。悉心培养,尽力教导。胡亥知道赵高有自己的目的,但没关系,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目的。

不过,等他渐渐长成之后,胡亥却渐渐发现,事情跟自己所想的有些出入。

他发觉自己找不到可以做的事情了。

中原已经被父皇一统,对于治理这片地方,老实说,胡亥没兴趣。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应该征战天下的,奈何等他长大的时候,天下却已经平定了。

赵高想做什么,胡亥心里多少也有几分了然。不过对于赵高的“远大”志向,他只想嗤之以鼻。

夺得一个已经被别人归整好了的国家,有什么意思呢?

但就算是这样,胡亥也不打算当他赵高手里的那把枪。虽然随着年纪增长,对父皇的仰慕渐渐消退,不再觉得所谓“不世之功”有多么了不起,但……大秦可是他们家的东西,就是他不要,也轮不到赵高。

他更宁愿让给自己那位温和敦厚的兄长,在胡亥看来,扶苏那种性子,才是最适合治理一个现成的国家的。

至于他要做什么?胡亥一直都没有想到。

于是他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着,为了给自己添点儿乐趣,也乐得陪赵高演戏,给自己的哥哥添一点小麻烦。

直到十三岁那年,他奉旨出使西南。

那是胡亥第一次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世界到底有多大。

从咸阳到西南的路,他走了足足四五个月。从前那些关于“天下”两个字的模糊印象,这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来天下之大,是这么的大。

这还只是在大秦的版图之内。而在西南这大秦的边陲,胡亥还知道了不少自己从前听都没听说过的事。

大秦统一了所谓的“天下”,但并不是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实际上,从西南郡往南有雒越,往西是滇国、身毒,西北是羌、匈奴、大小月氏,更西北的地方,还有楼兰、于阗、龟兹、疏勒、乌孙、唐居……

天下远比他所能够想到的,还要大得多得多!

那些数目繁多又十分拗口,几乎难以记住的国家竟然有那么多,把他们所占的地方全部加起来,恐怕会比整个大秦还要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