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如今他走出门去,迎接的不再是手帕瓜果,而是臭鸡蛋了,他也不敢出门了啊!

为了支持自己家的生意,苏满满和赵晨曦,在第一版《八卦报》出炉之后,就开始给周围的人分发,苏满满的左邻右舍都得到了一份,赵晨曦是把报纸直接送到了她爹的案头。

如今皇帝的问话都变了,不是“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政务吗?”而是变成了,“听说京城出了一份《八卦报》,爱卿看了吗?”

《八卦报》是什么?皇帝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提起的,其中一定有莫大的玄机,查,快去查。

其实皇帝只不过是拗不过女儿的哀求,帮她做点宣传而已,至于大臣们自己的脑补,皇帝表示根本不清楚,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想什么吗?

上行下效,大臣们都开始看了,百姓们能不跟风?《八卦报》算是热卖了起来。

同一份报纸用的都是同一个雕版,自然是卖得越多,成本越低,成本越低挣的自然也就越多了。

苏满满为了区分不同,甚至亲自操刀画了一版豪华版的《八卦报》,印出来专门卖达官贵人的。

一两银子一份的报纸,有钱人还就买贵的,若是你拿着一张五文钱的报纸在看,而我拿着一张一两银子的,那么你就要丢份儿了,为了脸面也不能捡便宜的买,丢不起那个人。

最近流行的问候话语已经不是“您吃了吗?”,而是变成“您看了吗?”。

《八卦道》的流传之广是苏满满和赵晨曦没有想到的,而郑景逸更是夸张,父母亲人不仅每人送一份,下人们也人手一份,幸亏他是付了钱的,不然苏满满要喷他一脸。

第一份报纸卖的好了,接下来便容易得多,第二份报纸她们又趁热打铁,写了一个小郎君如何被继母养废的事,竟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家中娶了继室的都悚然反思,家中是否也有捧杀之行呢?百姓们也恍然大悟,对孩子太好,万事顺着,也不都是好的呀!谁家亲生的孩子犯了错,不是棍棒伺候,犯了错还叫好的人,原来居心不良啊!

人们纷纷想起自己家隔壁那谁,不就是这样吗?《八卦报》又刮起了一阵热风潮。

见群众们这么捧场,后来苏满满她们讨论之后,又开辟了评论版块,来评点报纸上的事件,有观后感的可以寄信过来写出自己的感想评论,评论的精彩绝纶的可以给予登报,并且署上真名。

这也算是灌水帖的现实版了,这一互动自然又增加了新的看点,报纸上居然有同一个事件看法还不相同的,还有只是关注文章本身的辞藻的,使人们更感兴趣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七十九章 送子观音叫谁?

报纸渐渐上了轨道,苏满满便不大过来了,偶尔出来和大家一块吃个饭什么的,便都留在了家中。

此时苏家已经搬进了大宅院之中,四进的大宅外加一个大院子,住在里面视野格外的宽阔,在没有之前住小院子的憋屈感了。

王是也学杨氏把后花园的花草都拔了,和苏二柱种起菜来,用她的话说就是:“自家的菜舍得追肥,种出来的好吃。”

天气逐渐炎热,苏满满想着是不是该进山避暑去了,还未提出来,家中就来了客人,来人居然是由苏荷花带过来的。

苏荷花的面色有些尴尬,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因为她不得不来。

来人是荣国公家的二房庶子媳妇,即使是个庶子媳妇,吴家一个小翰林也是得罪不起的,只能答应了她的要求。

韩氏来的十分低调,并不想让人知道她的行踪,因此苏荷花也并没有多少下人人。

“找满娘?”李氏不解,女儿从来没提过什么时候认识荣国公家的人啊!

“是,找她有些事情要谈罢了,不知您家小娘子可有空啊?”韩氏慢条斯理的说道,虽然话语是询问,但里面的肯定却是不容置疑的。

虽然对面的人高高在上,李氏倒也并不憷她,只是怕起了什么冲突,坏了丈夫和儿子的科举大事就不好了。

只能僵着脸笑道:“十分抱歉,满娘那丫头被朝阳公主找去了,不知您的事情可着急,着急的话我让人去寻她回来!”

李氏的意思也很明显,有本事你和公主抢人去啊,牛什么牛!

韩氏一噎,她还真是不敢,只能笑笑:“那我等一会儿吧!”

这气氛可就尴尬了,两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