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正确的站桩姿势在没有人手把手的教她之前是别想掌握了。那么,她就只能另辟蹊径,从理论入手。

郭师傅说,站桩为的是站气。气从脊柱一气贯通。脊柱……

她若有所思,突然想起曾在图书馆见过的一本瑜伽教学小册子。那个时候瑜伽还未大规模风行,世面上的书籍不多。她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无意中见到的。书面陈旧,出版年代是五几年。书很薄,大部分是画面。还有很多外来词汇。她也就随便翻了翻,记得最清楚的是:上面提到,以人体脊柱为一条线,从会阴至头顶有七轮。分别为海底轮、生殖轮、脐轮(也叫日轮)、心轮、喉轮(也叫风轮)、眉间轮(又名月轮)、梵天轮(即头顶百汇穴处)。

书上说的很玄幻,什么海底轮处有一个叫‘昆达里尼’的蛇,卷曲盘旋了三圈半。练瑜伽的人要通过各种姿势和呼吸法门唤醒这条蛇,让它抬头,顺着七轮向上伸,直到头顶梵天轮,便是修成大圆满,接通天地能量,有种种神通。

殷如行当时看完了,评价就两个字:邪/教。

可很奇怪的是,没过多久瑜伽就开始风行起来,变成了减肥塑性的不二课程。哪个健身房要是没有瑜伽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健身房的。殷如行也去健身房,学过各种瑜伽姿势。教练的讲解很科学,什么通过呼吸滋养内脏、通过动作拉伸肌肉,达到健康塑性的目的。完全没有一点‘邪/教’的影子。‘昆达里尼’更是从未提过。殷如行也就顺应潮流的什么高温瑜珈、纤体瑜伽、有氧瑜伽的跟着练。小册子被全部抛至脑后。

而今天,她鬼使神差的想起了小册子里的内容。

郭师傅说,武学练的是一口气,气在脊柱中。要上下一起贯通。从尾椎至百汇。

小册子说,从会阴至头顶有七轮,昆达里尼要从下往上升,到达顶部千瓣莲花处。

种族不同,人体却是相同的。文明不同,绚烂的历史年代却是差不多的。古印度是和中华一样的四大文明古国。

据说,达摩祖师就是从印度来的。

那么,用那本小册子上的方法练习,是不是真的可以感受到‘昆达里尼’,亦或者是‘气’?

-------------------------

第二十四章 习武之难

心动即行动,殷如行快速缝好书包和笔袋,收拾起针线。将床铺铺平,只穿中衣,赤脚踩到了上面。

托通房姑娘的福,她现在的份例很高,房间里可以燃炭火盆。室内很温暖,穿着中衣也不凉。盘腿坐成莲花座,据说这是最稳定的姿势,双膝落地,脊椎挺直。

小册子上说,‘昆达利尼’是埋着头沉睡的。想要唤醒它很难,首先要身体的各部分都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可以完善的做出哈达瑜伽的各类姿势。

这个先不管它。健身房的瑜伽课她上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动作都做得出来。部分极端的(比如头顶倒立),以后再说。

殷如行接着回想。小册子里还说,呼吸是将外界的新鲜气体换至身体内的方法,不同姿势时的呼吸可以滋养不同的身体部分。

这个嘛,呼吸法门她倒是知道。无非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完全呼吸、悬息这些。麻烦的是不同的姿势配以不同的呼吸这点。谁还能记得这么仔细的事?上课时貌似大家都是跟着教练的动作,教练让吸气就吸,让呼就呼。她可以保证,除教练以外,没人记得这些琐琐碎碎的呼吸频率。更何况,健身房教练说的就一定正确吗?谁敢保证她们个个都是瑜伽大师?

她隐约记得小册子里还说过,有些姿势在做的过程中是要悬息的。悬息,即吸了一口气在胸腔或腹腔,屏住。此为悬吸。更极端的还有:有些要用鼻子吸气嘴吐气,有些要嘴吸气鼻子吐气。左右鼻孔分别出气吸气,一个鼻孔不通还不行。神啊!这些零碎的要求她哪里还记得。

这个,只能也先放一边。

再后面,是‘庞达’和冥想。见鬼!她只记得‘庞达’是‘封印’的意思,即封住身体中的能量。以其能在冥想时更好的唤醒‘昆达利尼’。哦,卖糕的!玄幻的来了是不是?

‘庞达’的动作不多。但是她一个都不会。因为健身房不教(估计教练也不知道)。

果然是关键的时刻就掉链子。殷如行干巴巴的冥想了一会儿,自觉和枯坐无异。小册子里说,冥想是要收住心神,凝视内心。

话说这真的不是‘邪/教’吗?还是这其实是佛教的分支吧。和尚打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