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来到此地,偏傻小子不知福,还跑了,真亏了我们思兰妹妹的一番心意”

思兰一听即知能如此说话的必是她的闺中好友刘芷兰,二人父辈原为同年,志趣相投,所以两女从小就熟,加之名字都有一个兰字,且都心高气傲,愈发的亲密。今日刘芷兰知道父亲在此别业举行文会,也就将思兰一并请了来,一并找了一些相熟的各家小姐于此竹林之后欲另成一会,于前面的酸儒们较量一番。众人正嬉闹的高兴,见一白衣儒生踱步而来,众女来了兴致,正拟抓住机会戏弄他一番,却见这个矜持的小妹忽然跑上前去寒暄,这已让人吃惊,更惊人的是若是别家子弟必然乘此机会大献殷勤一番,偏此人却是急急的走了,看来‘傻小子’三字倒也没有叫错。

思兰听那芷兰的调笑,并不搭言,只是走到早已准备好的几案前,拈起羊毫,俯身写下那一阙曲子词,笔走龙蛇,意兴飘飞,手中笔直如有了精神一般,笔迹愈发的浏亮、妩媚。直至“千里共婵娟”一气呵成,心中快意已极。

刘芷兰听她讲过那晚之事,一见纸上内容,那里还不明白,遂轻声问道:“是他?”

思兰只是点点头,犹自沉醉在词的意境之中“如此看来,今天的文会有点意思了”芷兰兴奋的说道,方才她已仔细的看了此词,虽然也觉得它体式怪异,然用韵工切,情理交融,吟诵之间,似乎每一字一句都击打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曲诵完竟然口有余香。不由得期待那少年有更精彩的表现。

“那倒不见得”思兰淡淡接道

“噢!”

“听我表妹思容讲,她与此人族学同窗数年,也是只至那晚方知他会吹萧,及其优美,更难得还是自制新曲;还有这首曲词,若非我们撞见,恐怕还不知道他有如此才情。我见过他几次,他浑不象其他的少年,爱出风头,今日恐怕也是如此”思兰肯定的说。

“还有这样的人,有风头也不出,这可如何是好”见到一场预料的热闹瞧不到了,刘芷兰很是不甘心,但她素来信服思兰的判断,于是急问道:“那有什么办法吗?”

“或许还有一个办法”

“是什么,你倒是快说呀!真急死人了”

“此人事母至孝,为给其母补养身体,不惜放弃族学,但是他家极贫,除了族中的那一份钱粮,并无别的进项。如果今日伯父能为今日的文会设置一个较高的彩头以作奖励,他为了母亲必然会竭尽全力,这样就不怕他藏拙了”思兰沉思半晌后缓缓的说道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我找父亲说去”说完拔腿就要走,却被思兰拉住了

“你这样就去,伯父如何肯信,喏!带着它”思兰指着桌上的曲词说道

那芷兰一把抓过,口中犹自到:“爹爹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只转眼之间,已经不见踪影。

崔破离开思兰,另循小径,将这后花园游了个遍,虽是匆匆而行,也花了近半个时辰。不免感叹不已:“看来《全唐文》中所载‘安史乱后,疆域相接,半为豪家;流疴无依,率是编户’是真有其事。

走回悠然亭时,只见亭前散落的石凳上已是坐满了人,先生崔知节身旁也是如此,崔破也不上前搅扰,在离亭子较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与另外三人微笑见礼后,早有童子端了一盏茶上来,崔破端起细细品评,只觉入口也极平常,只是一转舌之间,清香满口,不由心下暗赞。

盏茶未尽,已见湖旁小径上走来了一群俱是儒装打扮的人,本家族长也赫然在列,领头的是一个四旬左右、面白微须,身穿绯衣的官员,想来必是本州知州刘使君了。

众人一时都起身,口中“使君大人,老大人”等称呼不绝,崔破也随众站起,并不多言,别人又那里顾的上他的失礼。

刘使君等在亭前正中的三张石桌坐了,而后摆摆手,众人也都坐了。刘刺史走到亭上略讲了几句,无非是“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当为国作养人才,于地方推行礼仪、教化万民”之类的官样文章,随后本州众名流们也一一引经据典一番后,刘刺史就宣布文会开始,略不同于以往的是,今次文会魁首的赏格大大的提高,足够崔破全家一年使费。惹的正闹钱荒的崔破心动不已。

第十章 文会〈三〉

“近日,少府监卢大人莅临本州,仆与卢少府本为同年,又是多年至交,其人文采风流,本州欲邀之共赴此次文会,只是这邀约的柬文该如何写法,委实为难,今日在坐,均为本州俊彦,说不得要请大家为我作一书简邀客,或诗或赋,形式不拘,总要能请得动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