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他天纵其才理财本领,被史家公推为有唐一代第一计臣,安史乱后,可谓是以一人之力支撑起半个太府库,尤其是其“为国家获利,百姓无优”的理财原则更为后世之人绝口称道不已。

“刘相漕运奇功,更首开常平盐制度的盐政改革,一扫百年积弊,这变通有无,曲尽其妙的手段真真令人惊叹!”崔破感慨说道,同时心下又是窃喜,有此等高人在此,实在是大唐有福了。他这番话又是换来王主事欢欣的微笑,看来这刘晏在户部还真是大得人心。

正在两人谈笑之际,却见队尾压阵的静风快马前来道:“师弟,咱们身后有一对人马紧随不舍,看他们装束也是怪异的很,不过,他们的马可真都是好马”说完,他的嘴中还在啧啧赞叹,看来对那马实在是满意的很。

“这是官道,大家都走得的,那里有什么紧随不舍”崔破口中说道,也忍不住好奇的扭头看去。

官道上,紧随崔破一行的是一个约有三四十人的队伍,其成员多是身着黑袍,瘦黑而多须鬓,鼻大且长。而让静风念念不忘的那些马匹,也是迥异于大唐所产,身量高大,肚腹紧小,脚腕却是极长,一看即知是善走之良驹。

越看越是惊异,崔破脱口而出道:“怎么有阿拉伯人!”

“这是黑衣大食国谴使来我大唐聘问的使者,走在前面的那两个一个叫沙北,另一个叫乌鸡”〈史料所载即是此名,并无它意〉见崔破好奇张望,随行的那个理蕃院小吏上前介绍道。

“噢!你知道的倒是挺清楚嘛!”崔破转身看着那小吏说道。

那小吏谄媚的一笑道:“回崔大人,这个使团到达京城时,小人也曾经参与接待,所以得知”

“这大食国的使者来的多吗?”

这小吏在理蕃院作惯了接待,真是有一个好记性,只见他扳着手指算道:“宝应元年、大历四年、七年、九年,再加上这一次,仅本朝他们就派来过五次使团,也算是往来很频繁的了”

“原来是这样”崔破心下盘算道,一个模糊的想法自心底升起,随后,拒绝了那小吏要将二人请来相见的提议,深深的看了那大食使团一眼,继续策马前行。

当晚驻扎之时,崔破在驿馆自己的房舍之中,置了酒菜,唤过理蕃院中小吏,邀约共饮。

那小吏一幅受宠若惊的模样,口中连称不敢,却架不住和蕃使大人的一片盛情,推辞一番后,也就坐了。

“我对白日这黑衣大食很感兴趣,还请李大人为我介绍一番”酒过三巡,崔破发言问道。

那小吏只是理蕃院中一个不入流品的办事吏差,崔破这一声“大人”叫的他是心花怒放,满脸堆笑着又进了一盏后,开言介绍起这黑衣大食的情况来。

“本朝刚刚建国的高宗武德五年时候,这大食国的开国君主穆罕默德也在麦地那开创教门,并起兵争夺天下。直到国朝贞观四年,终于占领大城麦加,得了天下,建立起大食国。建国不到两年,这穆罕默德就病死了,后来历经随后继位的四大哈里发的东征西讨,这大食国灭国无数,听说还打到了海那边,成为一大强国,早在高宗永徵二年的时候他们就第一次谴使来我大唐修好。天宝八年的时候,以前执政的倭马亚家族全部被杀,叛乱者阿拔斯建立了新的王朝,由于这个王朝旗色尚黑,所以理蕃院在上奏时就称呼他们为黑衣大食,以与以前的白衣大食相区别”此人乃是理蕃院中积年老吏,案卷实在是极熟的,三言两语间就大致的勾勒出了这大食国的基本情况。

一听到“穆罕默德”和“麦加”,崔破心中已是全然明了,见他说完,随口问出心中盘算了整日的一个问题:“这大食国与那吐蕃的关系又是如何?”

小吏长饮了一口美酒,润了润喉咙,续又说道“这黑衣大食如今国力蒸蒸日上,于葱岭西侧的木鹿城建立了东道节度大使衙门,作为东进的大本营,早在天宝十年时候,时任安西节度使的高仙芝,曾率蕃汗铁骑三万余,与之交战,意图阻挡其东进,不幸战败,生还者不及千人,我朝也就丢掉了许多北庭都护府辖下羁縻州的控制权,所幸的是尚有东突厥默哆可汗谴兵二十万,这才堵住了这黑衣大食东进之路。这两年,东突厥也是日益没落,看来也是挡不住了。如今首当其冲的就是国势正雄强的吐蕃了,两强相遇,应该是有好戏可看了,听说这次他们的使团过来,就是要与本朝商议共同攻打吐蕃的事儿,只是被常相给否了”

“原来如此,只是常相为什么要否呢?”崔破似是无意的问道

“大概是怕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