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俏豢蠢唇啃呶尴薜幕埔屡�游实健�

当日,崔破进京赴试,弱衣与石榴等朝夕相处良久,这其中的情形自然清楚,眼见菁若发问,遂也毫不隐瞒的和盘托出。

静静听完,菁若沉吟片刻,方才抬头微微一笑道:“好一个‘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好一个心性刚烈的苦命女子呀!咱们这位夫君呀!还真是没法子说……”

弱衣是一离了琵琶,几乎就不怎么说话的。尤其是如此话题,菁若原本也没想到她会符合的说上几句,却不料两人静默了半晌后,弱衣却突然开口问道:“姐姐,当日夫君娶了我,你生气吗?”

“生气!姐姐怎么会生气,且不说你认识夫君再先,更有了那么亲密的关系。便是这普天下的男子,只要家有余财,谁又不是三妻四妾的,我祖父和爹爹也都是如此,又岂能奢求崔郎一人例外”菁若一愣后,语声幽幽的说道。

“那前几日夫君回来,姐姐为何又是那般说辞!”弱衣好奇问道,看来此事于她心中倒也是一个心结所在。

“久不相见,那只是个玩笑话,妹妹多心了!”嘴上如此说,但她脸上的那一丝幽怨之意却是被细心的若衣看得清清楚楚,原本还想问问思容之事又该如何的她,也即闭口不言,一时间,这辆淄车上又恢复了沉默。

缓急而行,这一日车驾已是过绛州闻喜、蒲州安邑,到达了解县地方。刚刚入这解县县境,众人就被空气中那股浓浓的咸味所包围,复又前行数十里,这味道越来越浓,而官道上也看到了更多满载白色布包的牛车排成一行蜿蜒前行。崔破乃诧异问道:“老郭,这解县可是产盐吗?”

“正是,这官道两边就有两个盐池,左手边那个叫大盐池,右手边那个略小的叫女盐池,整个咱们河东及相邻几道都是仗这两个盐池供盐食用的”。常年行走在路上,见多识广的老郭闻言答道。

“那我前次由此地经过却是没有见到这等景象!”半载之内多从此地经过的崔破自言道。

因是在官道上行走,崔破这话语声虽小,依然吃南风一吹落入了半个马身前的老郭耳中,闻言他哈哈一笑道:“公子行经此地时,多半是冬春时节,那个时间这盐池未开,公子自然是见不到了,总需等到每年五月中旬过后才行的”

一听这话,崔破不免在马上暗骂自己愚笨。彼时的盐池与盐田自然是不与后世一般能日日生产的。

一路说笑着,午时刚过不久,众人已是到达解县城内,避过熙熙攘攘都是商贾打扮的人群,崔破择了一个略为偏僻的酒楼停下安歇就餐。

搀扶着母亲走上二楼,却见有七八副坐头的雅间此时却只有一人在坐,那人年龄当在六旬之间,穿着一身不束带的麻衣,酷似一个多年不得意的老书生,正一边观望远处的盐池,一边自斟自饮。一个四旬左右的老家人在他身后站立,以为服侍侍侯。

见此人并无出奇之处,崔破一眼瞥过后也就不再留意,顾自安顿下母亲及菁若、弱衣等人坐下,并将执意要到楼下用饭的老郭等人也一并留下后,唤过小二,开始点菜用餐。

他这不避下人,同坐共餐的举止,不仅让那小二一阵纳闷,也惹得另一桌上的那个老学究客人也颇是好奇的朝他打量张望了一眼。

不一时,酒菜齐备,崔破手执一盏酒水看着楼下往来不绝的商贾与车马队道:“盐之一物获利最丰,也不枉这些人千里而来,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不休了”

“孙姑爷说的是,这些盐一旦转手运出,最低也有三倍之利,若是到僻远处,更可高达五倍之数,如此厚利,吃些苦也是值得的”却是隔坐熟悉内情的老郭头接话答道。

“若真是加上五倍之利,那些贫苦百姓又那里能吃得起!”说到这里,崔破不禁又是想起当日上京之时所见那老妇,遂叹息出声道。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了,就这价钱还是当朝漕盐转运使刘大人行了常平盐之策后的结果,以前的盐商那一个不是来一趟就有七八倍的转手之利,更远些的还能翻到十倍以上,他们家里的那个钱可真是海了!”却是前来上菜的小二哥听到客人们的谈论,陪了一个笑脸后,对崔破说道。

常平盐之策也即是撤除历代遵行的盐田分区管辖,消掉界限,但就产盐区置官收盐,再令商人购运,朝廷一税之外,不再征收其余税赋,更在通都大邑、地僻乏盐之地,设置官仓储盐,待盐价腾升之际,出而平抑市价。如此将以前为少数豪门巨富所垄断的盐业经营权彻底打破,分散吸引更多商家投入运盐,朝廷不仅是盐税大增,更可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