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崔破将自己的公事房让予柯主事等人使用,自己却是出衙策马往门下省而去。

进得给事中们办公的公事房中,韦应物等四人见他入内,当即一拥而起道:“哈!崔大人少年英才,果然好手段、好魄力。”

“小弟感情是那里又得罪了几位哥哥,要这样子讥讽我?”崔破被这话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众人又是找借口来宰他这个“冤大头。”遂一笑后说道:“要是小弟有什么不是处,诸位多担待着。中午‘惊风楼,小弟设宴赔罪如何!”

“看看!崔老弟还装上了!”冲着其他三人啧啧嘴说了这一句后,那鲁给事中方才扭头对崔破道:“如今这长安城中作场外地那些个兵老爷们难道不是因崔兄而起?老弟干了这样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还藏着掖着干什么?”

一听这话崔破顿时心中一惊,他本也不想瞒人,何况也更本瞒不住,只是昨日下午发生的事,仅过了一夜便传的众人皆知,这事情也太过于匪夷所思了些,当此风口浪尖之时,将他抬出。只怕是这传话人实难安着什么好心。

想到这里,崔破心下暗生警惕之心,面上却是不露半分声色问道:“此事鲁老兄又是从何得知?”

他这话问的那鲁给事中一愣,沉吟片刻后说道:“这事嘛!晨早一来大家都在言说,我自然也就知道了。”说道这里,他才蓦然反应过来,随即端肃了脸色说道:“老弟近日要小心了才是!”,其他三人也是颔首应和。

“多谢诸位哥哥关心了。”崔破笑容不变的点头应是道。

上午的晨光匆匆结束,待午时散衙钟声响起,几人也无心出去饮宴。崔破与四人拱手告辞后,也不回府,径直策马往崔佑甫府中而去。孰知来到通义坊方才得知,他这族伯自一早被急召入宫之后,直到如今也是未回。在门房得了这消息后,工部司崔大人连门也不入,当即翻身上马往几坊之隔的座师杨炎府邸驰去。

一进内宅正堂,崔破匆匆一礼之后,便开言问道:“老师可有相熟的御史……”

随即二人转入书房密谈,约半个时辰之后,崔破辞出,也不留下用膳,策马回府而去。

当日下午直至第三日,崔破依然一如平常的到部处理公务,只是每每上衙、散衙经过皇城御街之时,分明感到有愈来愈多地人对其指点评论,只是待他一走近,却又都缄默无声。

第三日下午,殿中侍御史庚准地一份弹章,再次使崔破成为整个皇城各部寺的焦点所在。

在这份措辞激烈的奏章中,除了历数崔破入仕以来地种种跋扈之行,更是将其近日尽揭作场弊端的行为大书特书,直言崔破依仗郭老令公及公主之势目无君主、跋扈成性;为邀圣宠不惜捏造事实,构陷京中各作场掌固,意图延误朝廷军器制造事。值此大行皇帝祭年未满之期,崔破此举分明是在尽数抹黑代宗及当今陛下宽仁之令名的心怀叵测之行。在折子最后,瘐准更是义正严辞的恳请朝廷依照“十大逆”之罪将崔破明正典型,上以告慰先皇,下以安定百官。

这份直指崔破及公主、老令公的奏章先是在三品以上高官之中掀起滔天巨浪,而在它被人豪笔誊抄放大,于夜间突然出现于朱雀门后百官上衙必经之地时,其影响力随着众官吏的传播被迅速放大,不几日便是连长安东西两市的商贾们也一并得知其事。因为其中关涉到公主、状元及一代擎天玉柱的郭老令公,是以坊间之人兴趣大增,终日闲话议论不休。似乎一夜之间,整个长安都已为此事躁动喧嚣不已。殿中侍御史瘐准的大名更是一夜之间哄传天下。言他不畏权贵者有之;言其为求声名迷疯了心窍的亦有之。酒楼茶肆之间总有人为此事争地面红耳赤,更有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者。只此一件事便为长安百姓增添了无数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使他们对朝廷政事的关注兴趣大大提高。

面对这一本如此骇人听闻的奏章,争论纷纷的政事堂依照惯例保持了沉默,将其直接呈于皇上裁夺。政事堂的集体沉默使处于亢奋之中的各部官员将一颗心思琢磨不休。第四日,如山一般的奏章纷纷涌入政事堂中。怀着各样想法的这些奏章驳斥瘐准者有之,力挺者亦有之。整个皇城各部已是纷嚷争斗不休。

接到政事堂呈报奏章地李适在紧急召见了御史台、刑部及大理寺主官之后,也未对此事做任何诏谕,皇帝陛下的这一暧昧态度更激发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第七日,年过八旬、素不轻出府门半步的当朝一品太尉、汾阳王郭子仪自解勋冠、朝服入宫请罪。

当日下午,升平公主弃鸾驾、携驸马郭嗳徒步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