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随着车马越行越近,在十六支招魂幡下,众官员们最先看到的是一尊四马车驾拖着的硕大棺椁,在这尊黑漆透亮的棺椁两侧各插着一支随风飘荡的条幅,右侧条幅上书“精忠报国,英灵不远”;正与左侧条幅上的“恩播黎庶,至功无言”八字相互辉映,而在这两支条幅之后,车驾中央更有一支扁平阔大的白底横幅,上有“故大理寺卿正并汴州殇于国难众将士”十六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而此次郊迎的主角人物,新近刚被天子亲下手诏,敕封为“赞皇县子”的翰林承旨崔破大人,却是一身白服麻衣、徒步扶棺而行,在他身后,汴州一战得以生还一千三百八十六名晋州军将士皆是麻衣孝服,默然而行,这一片雪白营造出的哀痛肃穆气息,直与那大晟府乐工们奏出的《破阵迎归曲》所阐释的欢庆氛围大大不协。

看到这一幕,郊迎的众官固然是面面相觑,刚刚官复原职的礼部尚书杨炎大人也有一瞬间的愣神,随即清醒过来的他,一把将手中早已备好的“赞书”纳入怀中后,排众而出行至灞桥侧岸站定,待那拉着棺椁的马车刚刚过桥,当即朗声长吟道:“精忠报国,英灵不远;恩播黎庶,至功无言。众王亲并文武百官三拜,向故大理寺卿正并汴州一役殇于国难众将士致敬!”

随着杨炎“一拜,再拜,三拜。”的唱礼,郊迎众官应声躬身拜礼,而那大晟府正见如此形势,也是双手急挥,众乐工们紧急变调,一时间,整个灞桥两岸响起了无穷哀乐声声。

随着这三拜礼成,一个好端端的郊迎大典顿时变成了祭奠亡灵的丧仪,而仪式的主角也由翰林承旨崔破,悄然化为了一千数百个为国尽忠的亡灵……

第八十六章

“父亲大人哪!父亲大人……”这边厢诸王亲并百官们刚刚礼拜完毕,就见一年在三旬开外的中年绯衣官员疾步排众而出,跪倒在那具硕大的棺椁前放声悲呼。

这一幕只让正扶棺缓行的崔破大是一楞,所幸有旁侧站立,刚刚唱礼完毕的杨炎轻声提醒道:“此人乃王卿正长子,大历六年进士及第,现任门下省辖下弘文馆给事中之职。”

这寥寥数语解释,于崔破而言当真是雪中送炭,当下转身吩咐了一句:“上孝衣。”后,赞皇县子崔大人即俯身搀扶住王给事中,面带戚色道:“卿正大人宁死不肯从贼,可谓是忠义昭日月、碧血映丹青。如今老大人求仁得仁,王年兄也莫要太过伤悲才是!”一言即毕,他竟是无法掩饰心中巨大的伤悲一般,自有点点泪珠潸然滑落。

那王朴自小聪慧,当年也是有名的少进士,只是此人实在太痴迷于诗书,竟是于旁事上少有分心,后来谋得弘文馆的职事后,便真个是得其所哉,不问窗外之事了!也正是得益于他这与人无害的性子,所以此次并不曾因为其父触怒圣君而贬官远谪,只是此人虽是有些迂,但毕竟还是个明事理的,自知此地断然不是哭灵的所在,收了悲声,于棺椁前三叩之后,王给事中起身,边手脚颤抖的穿着孝衣,边语声哽咽问道:“未知家父是如何……”一语未毕,竟是又因大悲恸而失声。

“年兄还请节哀才是!”面上同样是泪珠宛然的赞皇县子,边伸手轻叩王朴背部,边自怀中掏出了那一纸洋洋千余言的“遗命书”递过。

“……仆固笑矣!……彼虽有刑刀之利,岂不闻先圣孟夫子有舍生取义之教也!……”看到这几句,已然明白其中原委的王朴捧着父亲的手迹,再也压抑不住的又发悲声,待这一急起的伤恸过去之后,这个素来被同僚称之为“书痴”的弘文馆给事中蓦然抬头瞪住崔破。眼带血红喝道:“李灵濯这叛贼现在何处,吾要食其肉,寝其皮!”说这句话时,只看他那钢牙紧咬、怒目圆睁的模样,崔大人心中忍不住地一阵惊悸陡生。

低头长长吁出一口气,崔破略一挥手,顿时便有一名同样身着麻衣的的晋州军士手捧漆盒而上。

“十日之前,愚弟将要动身起行之时。这奸贼李灵濯眼见授首之期不远,狗急跳墙之下竟是意图联络旧部谋叛,本官诚恐变乱再起,乃将其兄弟主谋一十三口,当街斩杀于汴州节帅府前,然此举使我兄不得手刃仇敌,愚弟深为愧恨!!!”解说完毕,语声愈发悲戚的崔破躬身向王朴三礼,以为致歉之意,只是他每一个身形起伏之间。总是忍不住的向身后李伯元处悄然瞥望。

见到漆盒之中的李灵濯首级。满腔恨火的王朴直如泻了气的皮球一般,脸色几个急变后,软软瘫倒于地,放声恸哭不已。

眼见这个插曲结束,随着杨炎的展眉示意,自有旁边站立、负责关防事宜的禁军军士上前将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