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看不得今日这绝妙一幕。”

“噢!结果如何?”听完事情原委,李伯元陪着笑了片刻后,便直奔主题问道。

一听这个问题,崔破满脸的笑容顿时一敛,颇有不甘道:“还能怎么样?那卢嘏是初次上京,老卢又不曾在场,又不是他亲生儿子,加之这老贼满脸都是大义灭亲的作态,最终陛下发了一通雷霆震怒,也不过是给了个罚俸一年、降阶两等的处分。不过他那侄子就没有这等好运了,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现在,我想老卢正郁闷吃饭都不够人侍候了吧!”,说道这里,崔破似是见到了卢杞在府中暴跳如雷的模样,忍不住又是一声轻笑。

“眼见今科试举将至,老卢出了这等事情,咱们本应高兴才是;只是今次公子曾参与其事,就怕那老卢怀恨反扑,这个倒也是不能不防。”,说话之间,李伯元的脸上也是隐有忧色,毕竟这科举之事经去岁之变后,容易让人攻击的地方实在太多。

“噢!先生所虑极是,不过升平公主及驸马处我已去打个招呼,诸位王爷勋贵们也是顾忌着去岁旧事,没来凑热闹,去了这两大块儿,我只要一片清明公心,倒也不怕那些举子们能翻出什么大浪来!”,不同于李伯元的担心,早对此事有所思虑的崔破微微一笑道。

“此次是公子此次主持试举,小心总无大过的!说起来最易出事的便是榜单揭晓之时,此时群情激荡,一个不慎,难免去岁旧事重演,咱们不能不预做准备,以防万一。”与崔破的乐观不同,沉吟半晌后,李伯元幽幽说道。

“小心行得万年船,就按先生说的办,说起来,去岁经老卢这么一闹,倒是给了我整顿本朝科试制度的机会,这般看来,倒也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了!难得今科这等好机会,若是不打造出一张‘龙虎榜’来,也实在是对不起杨师这千里坐贬了!”,想着那眉眼间尽是倔强之意的韩愈,崔破神情一震道。

若按历史本来走向,这韩愈本是两挫之后,到二十七岁时方才中举,也正是因为时任知贡举能唯才是举,是以这一科录中者多是才子俊彦,因此这一榜单被人赞誉为“龙虎榜”,而为后人称道不已。

“韩愈即出,那元稹、白居易并柳宗元等人也差不多快出来了吧!八司马,还真是让人期待呀!”,憧憬着另一个唐诗盛世,崔破两眼之中闪现的都是亮亮的耀辉……

第三十四章 科试

时令已是暮春,阵阵暖风熏得长安欲醉,再加之刚刚过去的牡丹节二十日狂欢,直耗尽了京师达官百姓们的所有精力,纵然有一二未能尽兴者尚自在长安四处流连,寻找那晚开的娇花,但一股淡淡的坐看春归的闲愁已不可遏制的弥漫于大唐帝京。

也正是在这样狂欢过后慵懒的日子里,贞元五年的科举之期悄然到来,自大唐新任礼部侍郎崔破到任,在宣布了一系列科试变革的同时,延续近百年的科举时间也就此变更,转为了冷热适宜的暮春时节,虽则此中变更不免为那些家居僻远、与长安关山之遥的士子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但单单作为考试而言,却实在是一个可避寒热的佳期。

也因为今科是旧法取试的最后一次,是以前来应试的举子们教之以往更多了近三成,所幸前时礼部于兴庆坊建造的新考棚足够大,才算勉力将其安置下来。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处在一年最好时节的长安真个是柳絮轻飞、花香满城。如此美好的日子,也让走出平安客栈的河阳十七岁乡贡生韩愈精神一振,紧了紧右手握着的考篮,再长吁了一口气后,他才抬腿动步紧紧跟随学兄安愚向兴庆坊行去。

“愈弟,近日揣摩前进士们的试举文章,可有什么心得?”,边迈步前行,安愚边微微侧身向韩愈问道。

闻言,韩愈沉吟片刻才迷惑不解道:“近日承学兄教诲,弟也曾遍阅前辈们的试举之作,然则时至今日仍是有一事不明,还望学兄能为我解惑。”

“噢!你且说来”,微微一笑。安愚脚下半点不停,随口问道,但看他面上表情,竟似是知道这位学弟要问什么一般。

调整了脚下的步子。再靠近学兄几分后,韩愈方才启言道:“以弟之所观,这应制之作中佳构绝少。便是历年状元郎们的试举诗也多是平淡无奇的紧。花样翻新处,也不过是用韵工切些、炼字更为精深些。若论内容,实少有可取之处!今科主考崔侍郎大人如此,便是天宝间高侯爷的应试之作亦是如此,以此二人之才,此事委实令人难解?”,看来这个问题早已困惑韩愈许久,是以此时这问话之时,眉眼间难免就带上了厚重地迷惑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