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洛氏笑着伸手向于阳:“我听说你这里没事了,便过来瞧瞧。”洛氏很自豪的道,“都说我外甥女聪明,这些日子便学好了。”

于阳被洛氏夸的有些心虚,这次她是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那些人都是打着宫里头的名号想多混些钱,总是说姑娘们这不好那不好的。想我这才说,宣城伯家的两位姑娘也要请人教礼仪,她便急着辞了去。”

于阳不解地看着洛氏,宣城伯不过是个伯,难道去那家比黔国公府给的还要多么?

洛氏笑了笑:“果然是什么都不晓得。明日我要来同你说说这些,不晓得这些,日后可怎么办?宣城伯家的两位姑娘如今才七岁,小孩儿学的慢,她至少能教个两三年,你如今多大了?”

于阳不由地笑了,还以为这宫里出来的老嬷嬷多厉害,其实也是掉到钱眼里了。

洛氏笑着坐下,命丫头拿过一只匣子:“这是给你开笄用的。虽说是银簪,但却是我娘家母亲留给我,说是要留给我女儿用的。如今就留给你吧。”

于阳开了那匣子,那银簪,居然同穆时风给自己的一样。可是,穆时风给自己的簪子被她贴身收了,这……

第二卷 下人 第四卷 子嗣 第二十七章 一拍定案

第四卷 子嗣 第二十七章 一拍定案

于阳从怀中摸出穆时风送于自己的银簪,送到洛氏的手中:“这是……”

洛氏见了于阳手中的银簪“咦”了一声:“这……”洛氏忙接了过来,两下一并,居然成了一枝。是一枝并蒂海棠样式的簪子。

洛氏双手颤抖着碰着银簪,恍然间那好像是她最珍贵的东西:“这……这……”

于阳也看出了簪子的不一样,这是一枝能合在一处的簪子。

洛氏望着于阳,她的双眼中没有于阳平日里所看见的慈爱,只有浓浓的审视,慢慢的她的双眼中居然闪耀着困惑。于阳还以为洛氏要开问自己,却不想她却向自己抱怨着。

“你这孩子怎么早不拿出来?”洛氏抹着眼泪,含笑着问道。

她怎么拿出来,这是昨天她才从穆时风手中拿到的,她也不知道这支簪子只是一半,若不是看着洛氏拿出这个来,她还不晓得要怎么将这支簪子自然的拿出来。

洛氏说道:“这是我娘家母亲留给我的,说是当年她的母亲,也就是我外祖母留下来的。你这一枝就是外祖母当年留给姨**。”洛氏深情地回忆着当年的事情,“我只有一半,一直以为再也看到另一半了。只有一半,这么多年,我一直在仿制,可是怎么都做不出来,就算是能吻合,可是在我眼中却不是那一半。”

洛氏絮絮叨叨的述说着,自己对这簪子的感情。

于阳很是疑惑,洛氏只是反反复复的说着她对这支簪子的情感,既然是洛氏手中有一半,为何另一半是在穆时风的手中?既然这簪子这么贵重,洛氏为什么还要给自己?

紫芝在一旁盯着洛氏手掌中的银簪,不由的泛起疑惑,真是奇怪,她从来就没在于阳跟前看过这样的银簪,瞧于阳的样子是贴身收起的,但是从于阳一进府,就是她伺候的,于阳身上带了什么东西,她都看过的。这支银簪她为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再看看洛氏,她虽然在哭,可这是喜极而泣的表情。这支簪子对太太是那么的重要。

洛氏哭了一会儿,看着手中的银簪,有些念念不舍地交给于阳:“开笄那日,就用这个,再也没比这个更珍贵的东西了。”

看着洛氏复杂地目光,于阳不知道该不该接过来。

洛氏反而笑了,不好意思的抹了眼泪:“人老了,一想起以前的事就爱掉眼泪。”她招来人,“把许四娘子请来。”

许四娘子是京中有名的梳头娘子,她的手艺格外的话,会梳数十种发髻,又因为她会配着每人的脸型服饰再梳头,平添了三分姿色,京中官宦家的女子开笄或出嫁这样的大事,都会请其来梳头。

许四娘子是个二十多岁的****,高挑的个子,微黑的肌肤,只有那一双甚是灵动的眼睛瞧出着是个甚是精明的女子。

她一进来,洛氏便指着她对于阳道:“先让她帮你梳个头,再看看送来的首饰合不合适。”

许四娘子笑嘻嘻地走上前上下打量着于阳,又围着她转了两圈,想了想,请于阳坐下,解开于阳的发髻,为她细细的梳理着头发。一双手时不时的挽起于阳的头发,再走到前面,瞧了瞧,摇摇头,又放下;再随手抓起一把头发,挽了个样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