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没有一兵一卒继续负隅顽抗。

平叛大战胜利结束,下一步怎么善后却谁也不知道,必须要等集毁誉一身的光辉于一身的隋炀帝亲自下旨才会知道,原本樊子盖打算命令陈应良和刘长恭将杨玄感押回洛阳关押,可是考虑到卫玄在弘农大战中出了不少力,还有卫玄这次在平叛大战中前期输得太惨,再把生擒杨玄感的功劳全部抢走太对不起老朋友,人品还算过得去的樊子盖左思右想,还是很讲义气的命令陈应良和刘长恭原地待命,等待隋炀帝的旨意到达,以便卫玄多少也分一些功劳,挽回一些他已经丢得差不多的颜面和声誉。

投桃报李,这次很对不起老朋友的卫玄得知了樊子盖的命令后,立即就明白老朋友还是讲交情的,感激和感动之下,为了报答老朋友的好意,在等待隋炀帝旨意的同时,卫玄在暗中自然也做了不少工作,准备着好好报答老朋友一把。

百无聊赖的等了十几天时间,隋炀帝的旨意终于到达,让樊子盖和卫玄两大土皇帝颇有些意外,素来喜欢游山玩水的隋炀帝竟然难得想到了回家一次,诏命卫玄和刘长恭将杨玄感、李子雄押到大兴关押,等待隋炀帝回到大兴亲自处理,同时隋炀帝的圣旨中还点名道姓的提到了陈应良和报**,要求陈应良和报**同到大兴迎侯圣驾,以便造福万世留骂名于己身的隋炀帝亲自检阅——至于给陈应良的封赏,圣旨上半个字都没有提到。

接旨后,卫玄先是和难得出门一次的杨智积联手安排宴席款待了传旨官员,又交代了刘长恭去整理队伍准备出发,然后卫玄再想吩咐陈应良也去准备出发时,却见陈应良坐在一旁默默无语,沉思出神,已经把陈应良看做孙子对待的卫玄难免为之一笑,上去先是踢了陈应良一脚,然后喝道:“小家伙,你急什么?皇帝陛下在圣旨里没有提及给你的封赏,你以为是陛下忘了啊?小傻货,这是好事,你这小家伙就要飞黄腾达了!”

“应良,皇兄没在旨意提及对你的封赏,这真的是好事。”还没有走的杨智积也微笑说道:“生擒杨玄感这么大的功劳,皇兄却没有在圣旨里宣布封赏你,还要你到大兴侯驾,这是什么意思你还不懂?皇兄是要当面封赏你,当着大隋文武百官的面封赏你,不仅让你风光,还一定会比传旨封赏更厚更重,你这小家伙,等着大出风头吧。”

“卫留守,蔡王殿下,你们误会了。”陈应良苦笑摇头,答道:“晚辈不是在意封赏,且不说晚辈也明白皇帝陛下是准备当面封赏,就是没有封赏也无所谓,晚辈只是……,只是……。”

陈应良的话虽然有些吞吐,杨智积却马上明白了陈应良的意思,笑道:“只是有些想家了,对不对?”

“殿下明断,小人确实也些想家了。”陈应良难得老实的点头,说道:“小人在大兴虽然没有什么亲人了,却还有一位相依为命的老家人,一位知己好友,圣旨上命令小人返回大兴,想到很快就能和他们见面,有些想他们,所以就有些走神。”

“原来是这样。”杨智积笑了笑,又道:“有一位相依为命的老家人,一位知己好友,那有没有红颜知己?或者有没有心仪的姑娘?有的话赶快开口,乘着卫留守在这里,赶快求他做媒,大兴城里,还没有几户人家胆敢不给卫留守面子。”

“这个还真没有,所以就暂时不劳烦卫留守了。”陈应良苦笑回答,解释道:“关键是想我三伯了,当初我只给他留了一点活命钱,他又年老体弱,身体不好,所以非常的想他。自我父母病故之后,是他照顾我长大,是我唯一的亲长,我很担心他的情况。”

这么说着,陈应良脑海里却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绿衣少女杨雨儿的娇俏模样,心里也忍不住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现在的我,与她的距离应该不大了吧?也应该有点希望了吧?”

杨智积微笑点头,很是满意的陈应良的念旧和孝顺,没有在圣旨里被申饬而终于放心的卫玄也是拈须微笑,说道:“小家伙既然想家了,那这样吧,等进了潼关,老夫就准你先去大兴与亲友团聚,给他们一点小惊喜,等老夫带着军队到了大兴,再给他们更大的惊喜。”

“卫留守,你是否太小看应良了?”杨智积笑道:“小陈庆之,七百白袍兵直捣叛贼粮草,杀贼过万战无不胜,又生擒杨玄感和李子雄,应良的鼎鼎大名,恐怕早就响彻整个大兴城内外了吧?”

“不可能,大兴不可能知道应良的名字!大兴城里,最多只有几位与老夫特别亲近的官员知道应良的名字,包括代王殿下,现在都还暂时不知道。”

卫老顽固的回答让陈应良和杨智积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