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群臣更加惊诧莫名的目光中,隋炀帝竟然踢开了准备转接那件绸衣的太监,亲自快步下殿,亲手接过了那件绸衣细看,还亲手掂了掂重量,然后突然喝道:“裴爱卿,伺候朕更衣,朕要亲自穿上一试!”

“微臣遵旨。”

裴蕴欢天喜地的答应,赶紧亲自伺候隋炀帝脱下身上龙袍,又脱去隋炀帝内里穿的皮裘,接着隋炀帝也就迫不及待的穿上了那件厚绸衣,再细一感受穿衣感觉后,隋炀帝顿时就放声大笑了起来,道:“暖和!果然和穿上皮裘一样的暖和!裴爱卿,这件衣服,真是朕御花园里的白叠花制成的?”

“禀陛下,千真万确。”裴蕴恭敬答道:“微臣的不孝侄子陈应良从海外书籍得知,白叠子花在海外被称为棉花,通过特殊工艺可以制成御寒衣服,保暖效果丝毫不亚于任何皮衣裘衣,被海外称为棉衣。然后陈应良为了讨好微臣,就向云少卿借了几名工匠制成了这件棉衣,送给了微臣。”

“暴殄天物!”隋炀帝突然吼了一句,然后喝道:“传旨,摆驾出宫,陈应良,给朕带路到你家里,朕要亲眼目睹这件棉衣是如何制成!”

陈应良赶紧行礼答应,然后在群臣张口结舌的目光中,隋炀帝还真的立即就摆驾出宫,领着文武百官和一大帮子仪仗队浩浩荡荡杀向宜阳坊,期间隋炀帝还干脆舍不得脱下那件棉衣,直接在棉衣外套上了龙袍了事。同时李渊、封德彝和苏世长等人则是既糊涂又茫然,压根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就只能硬着头皮陪驾出宫,一同赶往宜阳坊查看情况究竟。

隋炀帝当然是第一次进到在大兴地位只算中等的宜阳坊,不过隋炀帝这会也没什么心思去欣赏风景了,刚到了陈应良的家门口,立即就抬步下了御辇,喝令陈应良带路直奔后院工坊,战战兢兢的陈老三领着家丁在门外跪地迎接,隋炀帝却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制棉工具早已被搬到了比较宽敞的陈家后院中,在隋炀帝的亲自命令下,陈应良从云定兴处借来的十名工匠各司其职,当场向隋炀帝演示了如何利用简陋工具提取棉花纤维,如何用木磨盘把纤维压制成片,上线固定,再如何制成棉衣,同时因为早有准备的缘故,这些工匠还当场制成了一件棉衣、一条棉被和一个棉枕,一起呈献到了隋炀帝的手中,陈应良又将棉被和棉枕的用途告诉给了隋炀帝后,大喜过望隋炀帝还命人立即取来一张卧榻,当场测试了盖棉被与睡棉枕的感觉,赞不绝口。

“诸位爱卿,别楞着了。”盖着棉被,隋炀帝指着那件刚刚制成的棉衣,大笑说道:“都穿上试试,都穿上试试,朕自打穿上了棉衣,龙体就一直十分舒适,感觉比穿着皮裘还要暖和,还没有半点皮裘的异味刺痒。”——这里可不是隋朝的工匠不给力,是那时代还没有皮毛的脱脂工艺。

得到了隋炀帝的允许,早就已经无比好奇的文武百官当然是迫不及待轮流试穿棉衣,结果在大冷天穿上了棉衣后,众人发现确实暖和异常,至少不在这个时代唯一有效的御寒裘衣之下,比起民间穿的芦花(芦苇)衣来,简直是强出十倍都不止。但即便这样,在场绝大部分的文武百官还是万分糊涂,至少右丞相苏威就是如此,还忍不住向隋炀帝问道:“陛下,此物御寒功效确实不错,可是这有什么用?穿裘衣,不是也一样能够御寒吗?”

“老糊涂!”隋炀帝突然大怒,大喝道:“亏你还是尚书仆射,怎么连点脑子都没有?朕问你,一件皮毛裘衣,用常见的羊皮制成,需要几只羊的全皮?”

“至少需要两只羊的全皮。”苏威对这点倒是很清楚,老实答道:“如果羊小的话,也许还要三只。”

“那么一亩土地,能养出几只羊?”隋炀帝追问道。

“这……。”苏威有些傻眼了,犹豫着答道:“老臣不太清楚,但想来一亩地,大概也就最多养一两只羊吧。”

“很好。”隋炀帝点头,从卧榻上坐起说道:“好,就算一亩地能养两只羊,两只羊的皮毛能制成一件御寒裘衣,等于就是一亩地能出一件御寒皮衣——那么苏爱卿,你可知道,一亩地能够产出多少白叠子花?又能制成几件同样可以御寒的棉衣?”

“这……。”苏威彻底无话可说了,只得请罪道:“陛下恕罪,老臣初次见识棉衣,实在不知。”

“裴爱卿,告诉他。”隋炀帝向旁边的裴蕴吩咐道。

“微臣遵旨。”裴蕴恭敬答应,又转向了苏威,朗声说道:“苏右丞,白叠子在海外的产量,最少也是一亩地六十斤以上,而制成一件棉衣,最多耗费白叠子不过四斤,这也就是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