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 (第1/4页)

来护儿——这两位大栳得罪一个就已经足够危险,同时得罪两个,指不定满门抄斩的前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就是他们的光辉榜样了。

五日后,大隋十二年七月十六,随驾南巡的骁果军齐至东都侯命,龙舟水殿披红挂彩,随时可以出发,决定大隋江山命运前途的时刻也随之到来,隋炀帝在大业殿召开朝会,正式宣布次日出发南巡江都,又当朝宣布,任命陈应良为东都留守,元文都与段达担任左右副留守,老幼搭配,与陈应良携手辅助越王杨侗留镇东都。

除了关陇门阀还有些垂死挣扎,利用陈应良的年龄问题做了些文章,劝说隋炀帝慎重考虑并且还毫无效果,朝上几乎没有任何反对声音,赞誉隋炀帝英明果敢破格起用新人的钦佩声音山崩海啸,陈应良也跪在朝上嚎啕大哭,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那怕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绝不会辜负隋炀帝的信任重托!一定会为隋炀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时陈丧良自然少不得更在心里发誓,一定会为雨儿公主效劳到底,献完灵魂献身体,深入而又广泛的为雨儿公主全方位效力!

这个消息传到修行坊,小萧国舅府邸的后院某个房间中,顿时响起了茶杯粉碎声与案几掀翻声,还有发自肺腑的怒吼声,“苍天无眼!苍天无眼!老天爷,你不长眼睛啊!”

第295章 新的篇章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给东都宫城里的一大群美貌宫女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后,咱们大隋王朝的驴老爷隋炀帝拍拍屁股就下江南去了,留下一大堆烂摊子和满目疮痍给他在全国各地的封疆大吏收拾,而这一次,丧尽天良的陈丧良也不幸身在其中,还挑起了辅助越王杨侗留守天下腹心洛阳城的千钧重担。

随驾南巡的文武官员名单变化不大,数量还稍微多了些许,裴矩、宇文述、虞世基、来护儿和裴蕴等隋炀帝随时不能离开的文武重臣仍然全部随行,陈应良的倒霉远房叔父裴弘策也因为隋炀帝亲自点名的缘故,只能是把家中老小托付给陈应良这个拣来的远房侄子,哭丧着脸跟着隋炀帝南下巡游。

重病在身的蔡王杨智积也被隋炀帝带在了巡游队伍中,虽然杨智积目前的病情已经非常沉重,连御医都说恐怕性命难保,隋炀帝却还是对这个才智过人又忍耐力非凡的堂弟不够放心,说什么都不肯让杨智积留在后方。——当然,如果隋炀帝知道他的堂弟是故意不吃药而让自己病情越来越沉重,也许多少会良心发现,也可能更加猜忌这个出色堂地。

和杨智积一样倒霉的还有隋炀帝的次子小杨二齐王杨暕,因为发现杨暕曾经暗中用厌胜之术诅咒隋炀帝的三个宝贝孙子早死,隋炀帝越来越不喜欢更不信任这个不肖儿子,干脆也把他带到了巡游队伍之中,还特意下旨安排只给他一些老弱随从服侍,免得发生什么意外,目前事实上已经是隋炀帝长子嫡子的杨暕欲哭无泪,却又彻底的无可奈何。

闻喜裴氏的几大重臣中,倒是与陈应良关系不佳的裴仁基得以侥幸留在东都——虽然这份侥幸缘自隋炀帝对他的漠视,但裴仁基好歹还是得以留下,成为闻喜裴氏在东都洛阳硕果仅存的唯一本家重臣,也成了套在陈丧良脑袋上的一个紧箍咒——有裴仁基盯着,陈应良想把小辣椒裴翠云推倒自然没有那么容易。

此外,还有陈应良的老交情云定兴也被留在了东都,接受陈丧良这个孙子辈留守的号令指挥,不过好在咱们的云老将军最大长处就是脸皮厚,对此倒没有什么尴尬。

披红挂彩的龙舟船队浩浩荡荡,在通济渠上连绵一百多里,前队已过偃师,后队都还没有从洛阳码头出发,隋炀帝与萧皇后分别乘座的龙船都是四层大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接着就是宫妃、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坐的彩船,然后又是装载宫女、太监、侍卫和百官随从及各种物资的船队,通济渠两旁彩旗飘飘,旗甲鲜明的骁果军列队夹河随行,保护隋炀帝的安全。

在巡游江都这件事上,陈丧良最痛恨隋炀帝的一点,就是隋炀帝把他在雁门战场上缴获的战马带走了八成还多,数量多达三万五千多匹,全部用做骁果军的骑乘战马,每当想到这些战马很有可能落入宇文化及之手,再败光给李密、杜伏威和窦建德等潜在敌人,陈丧良就有一种想把隋炀帝掐死的冲动。可惜这个时候陈丧良还做不到这点,所以也只能眼泪汪汪的看着骁果军带走自己辛苦抢来的战利品,末了还得对骁果军虎贲郎将樊文超行晚辈礼,再三拜托他替自己和樊老顽固保护好隋炀帝。

不过对陈应良而言还好,靠着宇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