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 (第1/4页)

罪名。——别说上次卫玄率军增援东都的事,那次卫玄至少是在名誉上征求了代王杨侑的同意,而且当时的大兴也不象现在的东都一样,四面都有流寇威胁。

也别问陈丧良为什么不派别人统兵出征,率领东都主力去征讨李渊叛军,陈丧良还不可能傻叉到把自己嫡系主力交给外人指挥的地步,同时陈丧良还在早朝上无比狂妄的公然宣称,说河南郡境内,只有自己一人能够确保打败李渊叛军,换任何人去都没有这个把握,还很有可能反过来被李渊叛军打败,那怕是目前正驻扎虎牢关的王世充,也没这个把握战胜李渊叛军!

还好,李渊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表现吓住了杨侗,也吓住了以元文都和段达为首的其他东都官员,这才暂时没有提出什么派遣其他将领率军出征的议题来恶心陈丧良。同时也早在收到大兴隋军在霍邑惨败的消息时,陈丧良就已经通过水陆两路同时派出了两批信使递送奏章,向隋炀帝奏报此事,也奏请隋炀帝批准自己亲自率军征讨李渊。

多如牛毛的民变起义让东都与江都联络越来越困难,八月上旬递送出奏章,直到九月初都还没有收到隋炀帝的答复,是东都使者在半途被乱贼变民杀害,还是隋炀帝没有同意,或者是隋炀帝派出的宣诏使者在路上遇害,原因没有人知道,迫不得已下,陈丧良只能是在八月下旬又派出了使者南下江都了解情况,但一直截止到九月初九重阳节,江都那边还是没有半点消息,相反倒是大兴方面的求援信使绕道上洛与弘农,在这天给东都方面送来了求援公文,恳请东都尽快出兵救援大兴。

事情到了这步,继续等待隋炀帝的诏书已经毫无意义,陈丧良当即决定入宫拜见杨侗,向杨侗请求出兵,还准备抛出自己谋划已久的东都布置,自己出兵后由元文都和段达辅助杨侗主持政务和控制都城,由王世充负责城外军事,抵御翟李贼军卷土重来和周边乱贼袭扰。然而陈丧良对房玄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后,房玄龄却说道:“贤弟,你的谋划确实周全,王世充也有能力挡得住周边乱贼,但贤弟你想过没有,如果越王殿下不答应怎么办?”

“越王殿下不答应,为什么?我的布置安排,有那里不对?”陈丧良有些疑惑。

“贤弟的布置没有不对,只是贤弟你忽视了越王殿下他自己的想法。”房玄龄指出道:“越王殿下今年已经有十四岁(虚岁),逐渐长大,也逐渐表现出了才干魄力,甚至敢不经请旨,就直接颁布钧旨开仓放粮,贤弟你的安排再周密稳妥,越王殿下如果不同意,始终都是一句空话。贤弟你如果坚持要越王殿下听从你的安排,只怕还会适得其反,激起越王殿下的逆反心,与你生出矛盾。”

回想到杨侗近来在很多事上的独立自主,陈丧良点了点头,也开始担心杨侗坚持不肯答应派遣自己出征,房玄龄则又说道:“贤弟,你如果想要确保越王殿下同意你的提议,最好的办法是再与他拉近一层关系,让他觉得你绝对的忠诚可靠,这样才不会拒绝你的这个安排布置。”

“如何更近一步拉近与他的关系?”陈丧良赶紧问道。

“越王殿下的母亲刘良娣,目前就在东都皇宫。”房玄龄微笑说道:“贤弟若是前去拜见于她,向她陈述一些关于她儿子未来的厉害关系,再请求为她义子,与越王殿下结为了异姓兄弟,那么越王殿下必然将视你为他将来的擎天保驾之臣,你现在的所有提议,他应该都不会拒绝。”

陈丧良笑了,向房玄龄拱手感谢,然后一边命令下人准备拜见刘良娣的礼品,一边摇头说道:“这个东都留守,真是越当越窝囊,既得听江都的皇帝陛下圣旨,又得和越来越大的越王殿下小心相处,如果不是天下大乱,我还真想辞官归隐,去当一个田舍翁。”

“这就是人臣,贤弟你身为人臣,就得忍受这些。”房玄龄笑笑,又道:“所以说,贤弟你如果有机会能够外放为官,到地方上去做一个封疆大吏,就一定要抓住机会,那时候的日子,保管比现在好过。”

陈丧良笑笑,心道:“乔松兄,我如果不是存着这个心思,就不会让高士廉装病,把无垢和她的两个孩子骗到弘农去了。”

是日,陈丧良依计入宫拜见杨侗之母刘良娣,知道陈丧良身份地位的刘良娣立即接见,见面后,陈丧良先是呈上了精美礼品,然后在言语中小心翼翼的谈起了杨侗的将来问题,暗示自己愿意终身追随杨侗,辅佐杨侗达成皇族成员的终极目标,乘机恳求拜刘良娣为义母。刘良娣心领神会,又知道现在天下大乱,自己的儿子虽然只是隋炀帝次孙,却也大有机会登基为帝,为了儿子的将来,刘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