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贱人贱人贱人!(未完待续。。)

ps: 感谢wen666的粉红票支持。谢谢书友140326113721203平安符打赏。谢谢渔夫fisher,书友130808140847821 ,禾疏的评论支持。……我好困,睡觉了。希望明天不会有有心人在我的书评区找茬,借着第六十四章字数少说事儿,人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有过突然吃坏肚子的经历。当然现在并没发现这个找茬的情况,我这是提亲打预防针。现在肚子不疼了,爬起来,花了三个小时写出这一章。希望能让还没睡觉的朋友们爽一发后,赶紧睡觉休息补眠。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亲。

第六十六章 女将军女王爷从来只出现在戏文里

兵部,与吏,户,礼,刑,工,共同组成六部。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其中,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

而这位刘岩庭,就是掌管库部的主事之一。

袁公曾经说过,陛下派他们来,是要查账,查洪武二十八年起,至今三年间的账册。一般人以为,掌管账册的不应该是户部吗?那怎么反而来主军事武力的兵部查账?

这里就不得不提那件让朝堂两大行政部门相互指责,互相推诿的事件了。

洪武二十八年秋,大历洪武皇帝亲派镇国大将军坐镇西北边疆,素来有大军起行,粮草先行的说法。镇国大将军苏老将军带着兵马赶赴西北大荒的时候,由户部发军粮银等辎重,发往兵部,再由兵部将这些辎重发往西北大荒,以供西北大荒驻军所用。

由户部发银兵部,再由兵部发银西北,一个季度向西北大荒发一次辎重。这样的模式一直持续到如今。洪武二十八年冬至洪武二十九年秋,一直也没出现问题。直到洪武二十九年冬天,在西北扎营的驻军收到的辎重减少。作为带兵的苏老将军自然要写信问一问兵部尚书。

马文唐只说户部所发辎重都已经发往了西北边上。又对苏老将军好言相劝,说是今年税赋收得如何如何。不如往年,又说户部也是节衣缩食。

苏老将军想了想,反正所发辎重虽然比往年少。但也足够将士们所用。倒也就轻拿轻放,不在这事情上难为马尚书和户部了。

但这之后,每一次送来的辎重越来越少,到了今年,已经快要扛不住战士们日常所需。苏老将军这一回发了狠,一纸密奏绕开尚书省,直接到了洪武皇帝的龙案上。

这一下。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洪武皇帝传了兵部尚书马文唐和户部尚书屈仲达相问。结果这二人都说自己无辜,一个说所有辎重皆按往例交到兵部手里,一个说臣没拿到那些数目的辎重。户部给了多少,臣如数发往西北大荒。

这可把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给气得头顶冒烟儿。事情到了这里,按说,就该派了人去查。可是。这种涉及国家两个重要部门的案件。让与户部和兵部同等级的刑部去查,显然不妥当。但让大理寺去查,查不出问题来还好,一旦查出问题来,那他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丢脸是小事,这件事怕是就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怎么办?

好办!

皇帝似笑非笑看着面前两个面诚心异的大臣,心道,你两哥儿不就是算准了。就算事发,老子也无从查起吗?老子不派刑部。不派大理寺,老子派两个娃娃去你们那儿查账去。

老皇帝是本着,能查出虚账,找到罪证最好不过,查不出来,能恶心恶心这两个找死的家伙也好。

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老皇帝现在不想无缘无故动杀戒,想要堂堂正正拿下这两个找死的臣子。但若是实在找不出证据,那也没关系,老皇帝不是还有“秘密手段”吗?

但其实仔细想想,老皇帝何尝不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这二人不全是在他眼底耍花招的?老皇帝私心里希望,这二人之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心真意为他做事,本本分分当好朝廷的这个官的!

也正因为如此,老皇帝才选了赵伯阳和苏白芷这两个没有官职的小娃娃去查账,企图能够发生奇迹,让这两个小娃娃真的找到一方罪证。那样,至少能够证明户部和兵部,其中之一是干净的,至少是在这件事情上。

这些弯弯道道,思虑万千做的决定,只有皇帝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除了皇帝本人,现在,又多了一个人。

……

夜深了,苏白芷坐在袁公屋子里一张靠椅上,静静听完袁公讲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