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方o11,距离225o,艇鱼雷准备……1号射!2号号射4射!”

四枚鱼雷飞驰而去,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鲁斯稍稍缓了口气,可4鱼雷能否击中目标还没准,他紧接着又下达了另一个命令:“全前进,15度左转,5和6号鱼雷做好

此时此刻,在远处的海面上,一大一小两艘深色涂装的军舰正有条不紊的改变着自己的航向,时而疾向南,时而快向北,但始终不变的是众多舰炮所指的方向——那支已经狼烟四起的英国船队。

铃铃……

舰炮齐射前的警铃声响起,张海诺和他的助手们静静矗立在“格奈森瑙”号上拥有厚重装甲防护的最佳观测位置,看着一波又一波炮弹跨过上万米的距离去蹂躏那些无助的英国商船——看似可怜,可正是它们将成吨的战略物资运往英国,维持这个国家的命脉,让这个国家的领导有继续这场战争的底气,也间接促使更多地年轻人走上战场。最终在炮火中葬送宝贵的生命。

“目标起火!”这句话几乎在同一时间从好几个人口中蹦出来,站在靠前位置上的张海诺自然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远处海面上那抹鲜艳的亮色,但时间上的差距让他很容易察觉到那可能并不是自己战舰刚刚那轮齐射所造成的伤害,而海军司令部来的密电清楚的告诉他,此时应该有几艘本方潜艇在同一区域活动!

接下来的几秒,指挥室内谁也没有说话,但当又一阵几乎同样明亮地光在远处海面上跃起时,终于又人忍不住喊道:“太棒了!又打中目标了!”

是否本舰炮火连续打中英国战舰暂时无法得到确认,但对方迟迟没有像之前那样炮还击这一事实已经证明它确实出现了问题。

对于由“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组成的袭击舰编队来说,这是个预期的好消息——经过测算,舰队指挥层基本可以确定英国人的支援舰队最快会在天亮前后赶到。在张海诺地正常预期中,此行仅需创伤“拉米利斯”号并击沉若干商船。后一个目标在白天的炮战中已经顺利达成,初步采用的雷达火控技术将让两艘德国战舰在夜战中毫无悬念的占据上风,假若坏天气和气象官预料的一样持续24小时,德国舰队将在完成任务后非常从容的溜走,或是补充燃料继续在大西洋活动,或是直接前往已经被德军占领的法国西海岸港口。且不论采用哪一项策略,对于英国的海上航运线都将构成极大地威胁——别忘了“沙恩霍斯特”号的修复和“俾斯麦”号的服役都将在下半年完成,而德国本土地军港内还停泊着一艘战斗力不俗的重型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号。

即便“拉米利斯”号成功坚守阵地。而这支英国船队中的大多数货船得以死里逃生,可以预见的,英国政府将以此为经验组织由战列舰护送到船团往来于北美和英国之间。考虑到这将进一步加剧英国海军原本就十分沉重的负担,张海诺和他地舰队已经达到了这次出击大西洋扰乱对手部署的目的。等英国政府自以为成功地实施了以战列舰为船团护航体制,服役并形成战斗力的“俾斯麦”号将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

“看来上帝眷顾我们了!”舒伯特一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姿态,这时候,舰上的9门11英寸炮仍以一种很帅的姿势昂向对手开火。

“无所不能的上帝总会眷顾某一方。但我们最好不要太早下结论!”阿尔布雷希特左右看看,然后以他一贯的沉稳口气说道:“先生们,战斗中设备出现故障但又修复的事例并不少。我建议我们还是集中全力对付那艘英国战列舰,争取将它彻底击沉,而把那些没有军舰保护的英国货船留给我们的潜艇吧!”

有的人非常赞同舰长的谨慎观点,也有人对他的“大度”持相反意见,当然,这个决定最终

由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舰队司令来下达。

在二战历史上,德国海军在过于冒进或过于保守时都吃过大亏,张海诺对此依然是记忆深刻,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极力避免犯相同的错误。经过慎重思考,他下令道:“传令给罗肯上校,让他转移火力攻击英国商船!”

这一命令的下达也就意味着“格奈森瑙”号将继续以舰炮轰击一万八千码外的英国战列舰。经过白天的炮战,“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主炮弹药已经消耗过半,但由于白天射的多是杀伤性的高爆榴弹,它们的弹药舱里此时仍有相当数量的穿甲弹可供使用,按照理论上的计算,这些炮弹足以将两个这样规模的船队送下海底,包括护航的复仇级战列舰和其他辅助舰艇在内。

隆隆的炮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