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 (第1/4页)

勇敢的端起刺刀和敌人拼杀起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殊死抵抗的决心,当同伴们仍在奋力搏杀的时候,苏军士兵中间也有人早早的抛下机枪转身逃跑,还有一些在德军刺刀逼近时选择了举手投降,这些人中的一部分难免被杀红了眼的德军士兵干掉,但大多数还是能暂时的保住性命。来不及仔细清扫战场,登6的德国步兵们径直越过战场尾随南撤的苏军向摩尔曼斯克推进。

占据以滩头阵地为中心的一小块区域并不是德军在这个白天的最终作战目的,在黑夜来临之前,他们必须将战线推进到更靠内6的区域——果可能的话,直至德军舰炮射程的边缘。

理论上讲,在莫托夫斯基湾活动的德军大型战舰,其大口径舰炮可以一直打到摩尔曼斯克港口附近,但理论上的情况永远是战场上最乐观和最少见的。当决定性的莫斯科战役正如火如荼之际,苏俄仍在北方保留有一定的实力,尽管苏军北方舰队的水面舰艇因为指挥上的失误而在德军进攻当天遭致了惨重损失,但他们的潜艇部队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战争爆以来的多月里,配属在北方舰队的15艘苏联潜艇克服了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等等不利因素,先后在挪威海域击沉德国货船和巡逻舰艇多艘,自身无一伤亡。

当德国舰队悍然突入莫托夫斯基湾时,这15苏联潜艇中的6艘停泊在北方舰队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位于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其余9艘以摩尔曼斯克为母港的,有2在该港的造船厂中进行维护修理,其余7均因暴风雪来临而入港避风。恶劣的天气也不尽是坏事,如果德国人在攻击之前使用舰载机突袭舰队泊位,这些潜艇很可能因为自身构造的相对脆弱而先于水面舰艇被炸沉,而现在它们的指挥官至少能想方设法挥这种水下攻击利器的功效。( )

绝处逢生 第19章 厄运缠身

国人的严谨体现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战争外。/在成功将批余名山地步兵和海军战斗步兵运送登6后,由运输船、驳船、汽艇和拖网渔船组成的德国登6船队,正如它们来时那样非常有秩序的6续离开莫托夫斯基湾向挪威东北部最大的不冻港瓦尔德驶去。在那里,尚有6coo多战斗人员和大批6战装备等待运送,然而由于登6行动提前进行,德军准备的船只远远达不到计划数量,因而只能由这支成份复杂的船队来完成。

摩尔曼斯克和瓦尔德的海上距离仅有18o公里,也即是不足1co海里,这对于现代化的驱逐舰而言只是三个小时的航程,但大多数民用船只的航显然无法相比。对于一艘普通的运输船而言,单独行驶时的最高航也许可以过15节,那意味着12个小时才能在摩尔曼斯克和瓦尔德之间跑上一个来回,而且这还不包括装卸人员物资的时间,而一艘使用燃煤锅炉、满载货物后航仅有1的船只,要完成这样往返航程则需要几乎一天的时间。

基于这样的情况,德国北方舰队指挥官冯芬肯施泰因元帅和他的助手们将手中的登6船只分为四队:航过15节的编入高梯队,这部分共有9艘隶属于德国海军的运输船、3改装的德国邮船和4挪威汽艇;航在12到15节之间的,编入快梯队,这部分船只仅有7艘,多是排水量在co上下的德国海军运输船;航在9到12节的,编入中梯队,它们是这支庞大船队的中坚力量,且大都是从德国运送油料、弹药而来的;航低于9节的被编入慢梯队,这些船只主要是临时从挪威人手中征调的,以驳船、拖网渔船为主,数量不多、吨位较小,但每艘船一次亦能运送1到3个整装步兵排。

尽管在时间方面做出了尽可能妥善地安排,但在四个梯队6续撤离后,已经在莫托夫斯基湾东岸登6地德军部队,必须等上至少15个小时才能得到后续部队的增援。实际上,由于冬季的北极地区处于昼短夜长的阶段,刚刚在俄国海岸线上站稳脚跟地德军步兵,很快就面临着寒夜和敌军反击的双重挑战。

*****************

“唉,北方的天气真是糟透了,真希望这样地战争早点结束!我开始怀念弗伦斯堡的天气了,那里的雪都是美的!”

巡洋舰敦实地舰桥里上,一个恨不得将自己整个人都缩进厚大衣的德国海军上尉双手捧着装有热咖啡的杯子,一边看着几乎已经被冰雪封盖的甲板,一边如空闺怨妇般不停的抱怨着。

“丹麦佬不是不怕冷么?”一旁喝着半冷不热咖啡的德国海军上尉,用一种并无恶意地腔调说道。由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早期受丹麦统治,因而直到现在,还有些德国人戏称来自那里的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