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李绩道:“预防天花恶疾,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却及是难办。可太子殿下为什么要一个人去承担这样重的担子呢!皇上,诸君,你们看,太子殿下的身子比以前消瘦了!唉,太子殿下,你应该早点让老臣们知道这件事,也好为你分忧啊!你一力承受重担,却损了身子,实在做的不对啊!”

王平安听着一咧嘴,茂公兄。行啊你,有两下子,你拍马屁的功夫松小弟我就算骑上白龙马,也追你不上啊!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味儿来,对啊。你看把太子累的,都瘦了!长孙,无忌大声道:“太子,这件事你确是做得错了,如此沉重的担子,你怎么能一声不吭地,把我们全都蒙在鼓里,自己去一力承担呢,你应该早早的说出来,让老臣们替你分担啊!你是储君,身子是否康健,关乎国家社稷,你怎么如此不爱惜”你你,老臣真是没法儿说了啊”。

你看你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这么为国事操劳,心里头全是百姓。一点儿都没有自己,把身子都给损伤了。我这个当舅舅的都看不过去了,实在要好好的批评批评你!

大臣们也都道:“是啊,太子殿下。国事重要,可你的身子骨也重要啊,你就应该把这事早早的说出来。让我们替你分忧啊,你怎么能自己把担子全挑过去呢?看看,把自己个的身子骨儿都累瘦了吧”。

大家把马屁拍得山响,王平安赶紧也凑个热闹,他道:“太子殿下这是谦虚谨慎,怕事情办不好。让大家白出力气,所以他便一力承担。这是为了大家好”。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太子殿下是为了我们好,是在做好事!可别人都是做了坏事不留名,太子殿下你怎么做了好事,还不肯留名呢?

大臣们又纷纷地道:“太子,你太谦虚,太谨慎啦!用不着这样的。你心系黎民,又关心群臣,怕我们劳累,可你自己呢,也不能累坏了呀”。

谦虚是美德,太子殿下,你的美德太多啦,以后得改改,不能光考虑大家,也得考虑一下自己才行啊!

李治坐在椅子上,只觉口话燥,怎么说着说着,说到谦虚上去了呢。我有这么好吗,怎么平常没有这种感觉?

待群臣马屁稍歇,李世民这才道:“治儿,让王平安给你开个方子,补补身子吧!你也应该把事情分下去,让大臣们替你去刃,你不能所有事都一个人办好啊,精力有限。还应交一些给臣工去办,锻炼一下他们办事的才能。这样才好啊!”

李治忙道:“是,儿臣知道了。以后会把事情交给臣下们去办的!”

他看了一眼王平安,心想:“无病啊,你真是孤的好臣工啊,等我以后登基了,一定让你当尚书令”嗯。尚书省是舅舅在打理,那就让你当中书令,做孤的右相”。

李世民道:“无病,接着往下说。”心里一高兴,不叫王平安了,改叫无病了,这可是他亲自给取的表字。

王平安忙道:“臣左思右想,却找不出预防天花的方法,只好厚颜跟着米内侍来到长安,当面向太子殿下请教。太子殿下不嫌臣当时是草民的身份,热情相待。并带臣去了长安城外的乡村。”

李世民哦了声,道:“太子曾带你去了乡村,是去做什么?。

李治则心想:“我啥时候带你去过乡村,我连东宫都很少出的!”

王平安道:“太子殿下关心百姓生活,关心农桑,经常去乡村观看农人耕种的。当时太子殿下带着臣去看牧童放牛,曾指着耕牛,问臣可知牛痘也是天花的一种。”

李治的脸色红上加红,他人偶尔去城外乡村,可却从没关心过农人耕地,更对耕牛没兴趣,最多不过是看到牧童短笛,诗兴大发,做出首见不得人的歪诗罢了。牛痘,那是什么东西,和天花有什么关系?

大臣们却齐齐地哎呀起来,都道:“太子殿下关心农桑,关心百姓。真是仁爱之人啊。还有竟能从耕牛得的牛痘,得出也是天花恶疾的一种,这更走了不得了。太子英明,太子睿智!”

李世民又转过头,看向李治,道:“好,治儿你做得好,吾儿日后必是明君!”

李治这一辈子,听到的夸奖,合到一块,都没今天的多,他知道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都是王平安的功劳,但王平安却将功劳,一股脑儿的全都送给了自己。使父皇对自己大加赞赏。使自己的太子之位更加。

什么是心腹,这就是心腹,就如同舅舅长孙无忌那样,是父皇的心腹,一切事情都为父皇考虑。王平安也是如此,事事都为自己着想!

李知心想:“我得好好感谢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