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王平安心中一喜,要说他想要哪块封地,毫无疑问,他想要徐州了,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谁知道呢?这可是楚霸王的名言,虽然有些张扬,但却道出了世人所想!

他倒也不客气,直接就道:“臣想回家乡去,外乡的水再甜也不如家乡的!”

李治皱眉道:“徐州?这个可不行。就算是皇族的公主,也只能封一个县。

你和尉迟恭较熟,他都是国公了,又立过大战功,但封地却也没有。只有世袭的刺史头衔,可以传给后世儿孙,你能有一个县的封地,已是格外厚赏,想要徐州为封地。是不可能的!”

王平安哦了声,他不太明白初唐时代的封爵制度,一张具就要徐州。胃口确实大了些。他道:“可以世袭刺史头衔,那是什么意思?”

李治一愣,不会吧,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摇了摇头,他道:“尉迟恭是宣州刺史,子孙世袭,同时又是夏州都督,这是实职差遣,但却并不去地方上任,而是在朝中为开府仪同喜司,参予朝政,所以别人都称他为大将军,却不称他为大都督!”

一指王平安,又道:“这和你一样啊。你的儿孙虽不能世袭刺史。却有折柳县的封地,而你的差遣是太医令,这个回京即可扶正,至于参予朝政,你是不能的,但你是崇贤馆学士呀!”

王平安这才明白,原来官场里这么多的说法,同一个人做官,竟有三种职位,还真是让人糊涂!

他道:“那臣能不能世袭个刺史啥的,比如徐州刺史?”

李治还是摇头,道:“那得是国公才行,就算封爵,你也不过是侯爵罢了,你没有立过战功啊,如何封得国公呢!”

见王平安露出失望之色。李治忙又道:“无病,你也不用沮丧,你要想给儿孙们多挣些福荫,倒也容易。只要在折柳县伯上升一格,变成折柳县侯就可以了。别看折柳县在关外,但位处丝路要地,最是富裕。而且地方广大,日后说不定会由县升州,这样一来,你的儿孙不和世袭刺史一样了嘛!”

王平安心想:“赶情儿,你不知道折柳县那里乱成什么样了还以为是好地方呢!”他道:“殿下,能不能换个州啊,最好换成关内的,小点儿的也行!”

这种事情还能讨价还价的吗?要是换了李世民,早就一个大嘴巴子扇过去了,让王平安清醒清醒,可眼前的却是李治。李治看王平安满脸的苦恼,心下竟然颇感不忍。

李治道:“这个孤可做不得主。要不然这样吧,你升为折柳县侯。然后兼沙州的刺史,这样一来,以后”有朝一日,孤说了算时,就算将你平级调入关内,也仍是刺史啊。到时再找个由头,让你的儿孙世袭,也就走了!”

王平安点了点头。有点、曲折了,但自己的后代,好歹能和尉迟恭的后代平起平坐,这也就差不多了。做人嘛,就要知足长乐!

他问道:“沙州,那是什么地方,离折柳县远吗?”

李治笑道:“当然不远。说沙州你可能拜,毕竟是最近技几年改的名敦煌你就知道了呐照伊“就是敦煌!”

王平安啊地一声,原来沙州就是敦煌啊,那可是好地方,那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富得流油啊!

他心里一高兴,自然向李治连声称谢。李治也挺高兴,让别人高兴。他自己就会高兴,和王平安一样,都是经常被发好人卡的人物!

他二人说了一会儿话,王平安的了好处,自然要大拍马屁,把李治拍得飘飘然,君臣二人都是心情舒畅。各得所需!

石坑村太早就住不下人了,士兵们在村外盖起了不少棚屋,供士子和村民居住。

这次李治来的太突然,现盖棚屋已然来不及,禁卫们便自行动手,搭了几十个简易的窝棚,反正就只待两三天,对付对付也就行了!

当晚,李绩装做哮喘病发作。躺在自己的屋里“养病”不肯出来。而王平安则下令,放倒几头大牛。就在村边召开盛大的篝火晚会,欢迎太子殿下携宫中禁卫,来石坑村光临指导,热烈欢迎,酒肉款待!

一通大吃大喝,吃得满嘴流油,喝得晕晕乎乎!宴会间,会唱歌的就唱歌,会跳舞的就跳舞,会耍大刀的就拿着把大刀乱比划,啥也不会的就嗷嗷叫着喝采,各人玩得极是尽兴!

李治从来都没玩得这痛快过。这里没有父皇和舅舅管着,没有大臣们监督,要么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军汉,要么是一群认为放荡不羁是种美德的文人骚客,想怎么喝就怎么喝,想怎么叫喊就怎么叫喊!

虽然这里没有宫女相陪,李治却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