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部分 (第1/4页)

的是什么毛病!

商人和官员们都围了过来,看着李恪,心想:“何苦呢,何必呢,非要跟储君作对,他可是未来的皇帝,你和他作对,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王平安道:“大家散开些,不要围着,让王爷透透气!”他手按李恪的人中穴,使劲儿一掐,李恪吃痛,悠悠醒转!

李恪一醒过来,心里这个后悔劲儿就别提了!

一个人,要是上过一次当,那是没啥说的,没经验呗;可要是再上一次当,那就有些太笨了。而象李恪这样并不笨的人,却在同一个圈套上栽了两次跟头,而且时隔不久,还都是同样的人给他下的圈套,一模一样,连半点差别都没有,那他岂能不痰气上涌呢!

水车模型的那个圈套就是这样,先把功劳给他,然后让他去执行,不过那时还好,朝廷上总有马周替他说了两句好话;可现在呢,同样是把功劳给他,然后再让他去执行,再让他去指导,当真是同一个圈套设了两次,还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设的,关键地都是庆州!

可是,这次谁给他说好话?

李恪心想:“普及水车,拿庆州当试点,我来指导,这水利工程,不管他们怎么拖,总有修完的时候,要不然就会误了农活,百姓会造反的,所以就算他们再让我挨个县的跑,也总有跑完的时候,我还是能回京的。

可这搞投资的事,哪儿能有个头儿啊!不说别的,就算钱都投进来了,一切都上了章程,可那些所谓的能工巧匠,要是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的发明不出来东西,那我就一直等着啊?就算发明出来了新工具,可再去推广,也得一年以后才能出结果啊,好不好使还不一定,王平安让我留在庆州,为的啥呀?不就是为了拖我的后腿吗?”

这个后悔啊,后悔得李恪肠子都快青了!自己咋就这么笨呢,明知王平安一肚子坏水,自己还拼命往跟前凑合,越凑合越倒霉,连拐杖都柱上了,再这么折腾下去,自己可是要玩完啊!

李治见李恪醒过来,忙叫人送水过来,王平安则给李恪做检查。不大会儿的功夫,王平安做完检查,道:“没事,王爷只是一时激动,以至于摔倒,事情是什么也没有的,不用服药,只要平稳一下心态就行了!”

李治和王平安一起站了起来,把李恪又按回到了椅子上。

李治道:“激动?三哥你干嘛要激动?难道说你听了孤要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所以你高兴得摔倒?这是何必呢,三哥,你不用这么高兴的,兄弟我只是念及手足之情,所以才让你留名青史,为后世之人景仰,小事一桩,你不用谢孤了!”

李治别的本事没见涨,可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日渐高超,说起话来顺溜得很。本来他见李恪摔倒,心里还挺同情他的,可一听说李恪啥事没有,立即就又不同情了。自己要遇到这种事情,李恪又岂能同情自己?大哥别说二哥,该怎么斗,还怎么斗吧!

李治又坐了大案之后,道:“既然三哥这么高兴,那这件事情交给三哥肯定没错,只要有热情就好,只要有热情,就能办好差事。三哥,咱们大唐以后能否增加收入,就全靠你啦!”

他提笔续写奏章,把王平安补充的话,全都写到了上面。写罢,立即盖印蜡封,叫人送去长安,坚决不给李恪反抗的机会!

李恪这会蔫儿了,坐在椅上一言不发,半个字都不说。他算是想明白了,自己斗不过李治,因为李治本身是不行的,但他有王平安,王平安是行到不能再行了,只要有王平安在,自己就别想在争储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既然斗不过,那就离远点,离得远点,慢慢地发展自己的实力,好好地去寻找自己的张良,去寻找一个可以击败王平安的人,可不能象现在这样,招了一大帮没用的废物,那些幕僚实在是没用到了极点,根本就不能辅佐自己,还是赶紧找别人吧!

关于得力手下的这一点,只要想通了,那就全都通了。李恪再不说什么,也不再计较什么,干脆就逆来顺受,你们说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吧,我服软还不行么!

其实王平安和李治用的都是正规的手段去和李恪相斗,没什么暗杀之类的,比李恪要强得多。但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李恪感到李治对自己太不留情面,却没有想过,他在斗李治时,也没有手下留情过,只是从没成功过罢了!

李治见李恪不说话,便看向王平安。王平安忙冲他点了点头,表示李恪的事就这样,接着讨论如何投资的事吧!

李治不再答理蔫头耷脑的李恪,和商人们谈起了如何投资,新买卖该如何开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