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部分 (第1/4页)

剑�伤��嫱跗桨踩ネ幌�偌茫�浅�⒍运�目佳椋�佳樗�欠穸源筇浦倚模�欠窨梢钥暗敝厝巍��

苏定方在尚书省里一个劲地感谢长孙大人的信任,可一出门,见了王平安,他就哭了

两人去了兵部,找了个没人的小院子,苏定方拉着王平安的手,哭道:“王公,打仗俺不怕,可坐船去打仗,还要渡过大海,这就太难为人了。也不知是哪个混蛋,竟撺掇着长孙大人选了末将,这不是要末将的命嘛”

王平安叹道:“唉,你我兄弟,说别的都虚了。虽然一同倒霉,被派去突袭百济,但好在我们就算要死,也会死在一块,全了我俩兄弟之义啊”

苏定方擦干眼泪,道:“也只能如此了。可出征之前,总得做好准备,末将却不知那百济具体在哪儿,他们的国都叫啥名字啊?”

采集自( )

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海坐船

第七百二十九章出海坐船

如果是放在十年以后,那么灭掉百济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苏定方苏大将军,对百济的了解,怕是很少有人能超过苏定方的了。

可现在却不行,苏定方从一个落魄的将军刚刚开始发迹,还是借了王平安的东风,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层以上的将军,象东征这种大战事,是论不到他领兵的,顶多只能做某个大将军的副手。

当然,这次他仍旧是做的副手,可却是做的王平安的副手,要说对百济的了解,他还不如王平安呢,现在冷丁听到要他带兵远征,还是渡海远征,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能不着急么

王平安见他哭丧着脸,只好也陪着唉声叹气起来,道:“不瞒苏兄说,我也不清楚百济国都在哪里。不过,听马恩师说,是靠近海边,我军只要能靠成功登陆,当天就能打进城去。”

苏定方道:“国家的都城建立在海边?这怎么可能啊为什么要建立在海边啊?”

王平安一摊手,道:“我哪儿知道,可能是国王爱吃海鲜的原因吧”

两人均是无可奈何,只好叫人找来一名兵部官吏,拿来地图,并让官吏解说详情。

初唐的兵部对于番邦的地图,都是有准备的,而番邦要想臣服大唐,认大唐做宗主国,那么在进贡时,第一份贡品就会是本国的山川图志。百济虽然阳奉阴违,但总也认了大唐是宗主国,所以曾经献过地图,在兵部都是有备案的。

兵部官吏拿了地图来,向王平安和苏定方指明百济的位置。百济在新罗的南边,高句丽的东边,地盘不大,但比新罗要大些,算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中排名中间的一个国家。

百济的前代国王在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看出来如果高句丽灭亡了,那么很快就会轮到百济,所以前代国王一边对隋朝称臣,一边支持高句丽,算是两不得罪,但对于隋朝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实际上这个百济对高句丽,是给予实质上的帮助的,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新罗是三个国家里最弱的一个,随时都有被高句丽和百济吞并的危险,所以新罗为了自保,便真正的臣服隋朝,为隋朝牵制高句丽和百济,但由于国家弱小,而离隋朝又远,得不到隋朝的物质支援,所以对高句丽和百济的牵制,实在有限得很。

进入大唐之后,这三个国家的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待大唐和对待前隋差不多,同样的方针政策。

兵部官吏把三个国家和大唐的关系,说了一遍之后,又指向地图的一边,道:“百济的国都叫做泗沘城,在熊津江边上,这座城据说里面有十万以上的百姓,算得上是番邦中,一个比较大的都城了”

“十万人?那也不多啊”苏定方皱着眉头说道。

王平安却问道:“为什么百济把国都建在海边,如果遭遇攻击,敌军岂不是直接就能攻到城下,难道他们的国王不明白这点吗?”

兵部官吏道:“回王公的话,把国都建在海边,和建在江边是一个道理。战时,以大海为天险,可以加强防守的力度,而没有战事时,却可以出海做生意,外地的物资可以走水路,降低成本,运往国都。”

王平安哦了声,道:“以大海为天险,还真够有气魄的。”

兵部官吏又道:“而且百济的援军可以从海上来,这点王公你在攻打百济时,得千万要小心。百济和倭国有宗亲,如果百济一旦遭受攻击,高句丽不见得会派兵支援,倭国却有可能派兵的。但倭国派兵的理由,不会是帮着百济打咱们大唐,只能以帮着百济打新罗为理由,所以如果王公一旦占领了泗沘城,最好不要和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