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部分 (第1/4页)

王平安笑过之后,伸手拍了拍李义府的肩膀,道:“李兄,过虑了这样吧,就由本相写一纸调令,先调你去吏部,做个吏部郎中,这可是正五品上的官职,先挂个衔儿,等我这边事情办完,再由吏部下调令,调你去外州做刺史如何?”

李义府啊了声,心想:“这是要立下字据啊,看来宫里那事,把王平安给逼急了,他急着要把责任推卸出去……也罢,富贵险中求,我要是这次不把握住机会,以后怕是就再没机会了”

李义府声带哽咽,连声道:“不不,小人哪敢让相爷写此调令,这这这,这是不行的”

王平安拉起他的手,笑道:“有什么不行的,本相说行,那就是行。得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干净利索。走,咱们去尚书省,本相代你把吏部的调令也开出来。”

说着话,他拉起李义府,就要出宫。李义府扭扭捏捏地,表示真的不用,可脚下却“不由自主”地,跟着王平安走了。

两人出了皇宫,直奔尚书省。进了尚书省衙门之后,王平安找到长孙无忌,他让李义府在门外等着,进了长孙无忌的公堂,大声道:“长孙大人,人才难求,今日下官给您带来一位人才,可以外派州郡,守牧一方”

长孙无忌正在堂上批公文,他刚刚从甘露殿回来,屁股还没在榻上坐热乎呢他看向王平安,道:“无病,咱们刚刚不还在宫里见面了吗,有什么事怎地当时不讲,你却跟到这里来了”

王平安背对门口,冲着长孙无忌使了个眼色,声音还是很大,道:“早朝时,还没发现那是个人才,刚刚才发现的,这便急着举荐给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心想:“早朝时?今天皇帝贪睡,咱们也没上早朝啊,不就是转了一圈,大家就走人了吗,今天他说话怎么怪怪的?”眼睛向堂外瞄去,见一个绿袍小吏,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眼巴巴地向里面望着,眼中充满期盼

长孙无忌道:“什么人才?这个人才,擅长什么?”

王平安咳嗽一声,道:“擅长破案,是我门下省的典仪。不过,下官见他有才,觉得让他只当个典仪,有些屈才了,所以想举荐给长孙大人,不如让他当个吏部郎中这样的官。”

长孙无忌啊了声,立时就明白了,这是替罪羊找到了啊,这主意还是他给王平安出的呢,哪会不记得,王平安一说他就明白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既是擅长破案的人才,那怎么能去吏部呢,不如去刑部吧,做个刑部郎中。”

王平安走上前,到了桌子的边上,道:“借长孙大人的笔墨一用,下官这就写份调令,将他调入刑部。”顿了顿,他又道:“不过,据李义府李兄说,他更擅长的是治理地方,所以如果能把他调去州郡做刺史,那便是再好不过了。”说完,提笔刷刷刷,写了份调令,从金鱼袋里取出印信,盖了上去。

长孙无忌看了外面的李义府一眼,心中并没有什么同情,这种事他干得多了,早就见怪不怪了,而且看王平安这样,明显那人不肯主动为王平安承担麻烦,身为下属,太没有觉悟了,拿那这种人当替罪羊,正是应该

见王平安写完了调令,长孙无忌便道:“既然他,他叫李义府?很好,既然他是个当刺史的料,那便让他当刺史好了,不如就暂定庆州吧,那里被你经营得不错,可以派他去看看,过些日子,再提升,也不为迟缓”

说完,他也写了一份调令,用印之后,交给了王平安。他两人写的这两份调令,有落款,有印信,却都没有写日期,用现代的话来讲,都属于空头支票,并不能真的当成调令的

王平安冲长孙无忌行了礼,便即退出,将两份调令交给了李义府。李义府拿过一看,立时就看出破绽,没有日期的调令,和没有一个样子啊,现在生效可以,过五十年后升效,也没问题的

李义府道:“相爷,这日期方面……小人也好提前做做准备啊”

王平安笑道:“这个好说,你把事情办得圆满了,日期现填就来得及。当然了,要是你办事不利,便证明本相看走了眼,你不是个人才,那这调令嘛……嗯嗯,这个不急”

对待小人,便要用小人的方法,要是王平安答应得太痛快了,李义府反而会不信,可这么一为难,他便深信不疑。李义府心想:“好歹人家两人都是宰相,不会拿我一个小人物戏耍吧?”

他还真没想错,王平安和长孙无忌谁也没想逗他玩儿,因为此案早有定论,只要一结,李义府李兄便要出意外了,什么调令不调令的,扯淡一样

王平安大步出门,李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