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部分 (第1/4页)

武媚娘坐到了李治的身边,道:“皇上,臣妾知你现在伤心,但你不能总伤心啊,所以那些不好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咱们说说别的。为啥要封臣妾的舅舅当郡王啊?”

李治叹了口气,道:“还是因为那个史义府乱说话,结果惹出了事来,我只能把原定的计划给改了,为了永除李恪那个祸端,只好派无病远征了。”他把刚才的事情,大略地说了一遍。

武媚娘听了,心中惊诧,自己指使李义府胡说八道,本意是给王皇后添堵,顺便化解王平安的梦境,可没成想王皇后那里没添上堵,却把王平安给弄成了王爷

这事闹的,就算让她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会是这么个结果啊

武媚娘喃喃地道:“那臣妾倒是要去恭喜一下舅舅了。”

李治唉了声,道:“有啥好恭喜的,其实无病没得到啥实惠的,非要说有,也就是能领兵打仗,算是有了实际的兵权,可他这个人对兵权一点兴趣没有。这次要不是看我被李恪的事弄得焦头烂额,估计他仍不会领兵出征的。”

武媚娘想了想,道:“皇上,因为史义府说错了话,你不会怪他吧?他这个人太实诚了,有些木纳,啥事不知变通。怎么说呢,他有点读书把脑袋读傻了的样子”

李治摇头道:“怪,当然是要怪的,可我也不会惩罚他的,现在象他这样的直臣不多了。”

武媚娘点头道:“是啊。史义府这个人指望他能办啥大事,是指望不上的,可要是让他监督别人,说说实话啥的,倒也能用用。他实诚啊,不怕得罪人,有时候得罪了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啥实话都敢说,有点傻不拉唧的”

李治咦了声,道:“对啊,这个人确是有点傻不拉唧的,可如果让他去当监察御史,倒是块好料啊,他啥话都敢说啊”

武媚娘又问道:“皇上,臣妾的舅舅去远征高句丽,那门下省他的职位由谁代理呢?”

李治道:“只能先空着,等无病回来后,再由他继续担任,无病不能留在封地的,我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嘛”

“可是,这段时间门下省的事务该由谁处理呢?是由长孙大人兼管吗?”武媚娘又问道。

事实上,门下省的事务一直都是由长孙无忌兼管的,长孙无忌很愿意干这个,但王平安从来不说,而长孙无忌也不傻到自己和皇帝提,那不是招忌讳么,三省之中两省归他管,万一马周再有点三长两短的,那到底是长孙无忌是皇帝呀,还是李治是皇帝啊?

就算李治被架成了空壳子,却没人敢告诉他,所以李治一直认为,王平安很恪尽职守,是个非常尽职的在宰相呢

别人不提,李治也没往这方面想,但他怎么想,也不会同意让长孙无忌兼管的,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事,而是任何一个宰相都不可以同时管两个重要部门,这是规矩,李治从来没想过要打破这个规矩。

李治道:“让舅舅兼管,那是不可能的,不过王平安不还有副手呢嘛,他们同样可以处理事务,不会耽误什么的”

武媚娘假装想了想,开口为自己的心腹讨要权力了。她道:“皇上,那史义府不是就出身门下省么,对衙门里的事情必定熟悉,你又让他做监察御史,照臣妾看,不如就让他监察门下省吧,也不用给他什么具体的职司,只是让他每天把门下省发生的事情,都写个奏章,报给皇上知道就行。”

李治皱了皱眉头,道:“这,似乎不妥,如此一来,门下省的官员必有怨言,说不定会一起为难史义府的,你让他干的事,可是会大大得罪人的啊”

武媚娘见李治为李义府着想,竟有怕李义府被难为的想法,她心中高兴,便劝道:“皇上,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史义府能挺过这段时间,岂不便可证明他能堪大用。而且,让臣妾来说,舅舅远征高句丽,最多也就两年的时间,可能一年就回来了,时间不太长,这段时间有皇上护着,门下省的官员就算再嚣张,也不能把史义府给弄死吧?”

李治耳根子软,又听武媚娘说得“有道理”,他便点头道:“是啊,你说得也对。而且如果门下省没有了宰相,想必官员们必将懈怠,有个人监督一下,起码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武媚娘道:“是啊,只要有个人每天写写奏章,就能让一群人好好做事,这是很值得的,而且史义府就算受了委屈,只要皇上对他好点,他必不会心生怨言的。”

李治道:“就按媚娘所说,就这么办吧。嗯,你把史义府叫进来吧,我和他说,顺便安慰他一下,免得他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在外面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