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部分 (第1/4页)

拢�芍站渴腔噬舷碌闹家猓��蝗晃涿哪锬挠腥ㄈス厮�恰5胰式苡忠�匮赫庑┤耍�忠�哺��牵�盟�遣灰�曰噬喜��蠼猓�闹胁灰�性购蓿�獠钍驴墒悄寻斓媒舭 �

欧阳利想了想,忽然,他眼睛一亮,小声道:“主人,兵谏时长孙无忌要亲自在皇上的身边,可他用的是咱们的侍卫啊,如果一旦你出了事,咱们的侍卫哪可能消停了,他们定会反扑,皇上身边的禁军不是咱们弟兄的对手?你一出事,岂不是代表皇上就会出事,就算皇上出不了啥太大的事,可只要你一喊,那长孙无忌就得出事啦,侍卫们只听你的话,可不会听长孙无忌的话,他身处咱们的人包围之中,危险更大呀”

王平安啊了声,想想也对啊,自己光想着长孙无忌要过河拆桥,要算计自己,可头疼之下,却忘了自己同样可以反制长孙无忌这年头,不,不是这年头,而是哪个年头都一样,谁有兵谁就是老大啊,自己有兵,自己就是老大呀

可褚遂良为什么在临走时,又说了那番话呢?对,长孙无忌真实的兵谏目地,同样没有告诉褚遂良,而褚遂良想的和自己也一样。不过,估计着褚遂良现在也该明白过味儿了吧

王平安道:“长孙无忌是要先把我逼上绝路,绝路的终点就是悬崖,而我要是不跳下去,就得回头,可回头时,绝路却已被他堵死了,所以要想活命,只能听他的可他有什么事,要让我非得听他的呢?”

非得听长孙无忌的,就代表不能临时背叛,可什么事是能让王平安不顾原定计划,而会突然间背叛的呢?那就一定是此次兵谏的最终目地,而这个目地长孙无忌没有和任何人说,甚至连暗示都没有

帐中众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突然间,众人齐声说道:“皇上”

王平安重重地点了下头,道:“不错,是皇上我真够笨的,到了现在才想到这点,而且差一点就想不到啊”

长孙无忌知道王平安和李治的关系好得和亲哥俩儿似的,就算有矛盾,也是兵谏以后的事情,可在兵谏结束之前,长孙无忌要对李治做一些事情,他怕王平安救援李治,所以逼迫王平安,使得王平安不敢去救李治。

因为长孙无忌很了解王平安,王平安是决不肯做出同归于尽的事情来的。要是王平安发现长孙无忌要对李治做什么,那他可能会带着突厥兵扑过来的,长孙无忌是没命,可混乱之中,府兵一定会认为王平安要造反,成千上万人的厮杀中,啥解释也不好使,只能打完再说,长孙无忌活不成,王平安也同样要玩完的,这必然是同归于尽的结果

可王平安一定不会接受这个结果,他是不肯死的,那么就只有接受另一个结果了,这个结果相对来讲,就比较温和了

欧阳利惊骇地说道:“难不成长孙大人要另立新君?那现在的皇上怎么办?”

众人同时想起了上一次的玄武门之变,当时的政敌同样是被杀掉,而当时的皇帝李渊却失了权势,做了太上皇,所以就算李渊再对玄武门之变不满,他也无法做出任何的报复行为

兵谏,用武力“劝说”皇帝,发动兵谏者,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不管是这年代的长安发生事变,还是以后这里改名叫西安后,发动兵谏者都将失势,这是确定无疑的。而如果发动者不想失势,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完全控制住上位者,对于长孙无忌来讲,就是要完全控制住大唐的皇帝

可是,长孙无忌已经无法完全控制住李治这个大唐天子,如果他能完全控制得住,他吃饱了撑的发动兵谏?不到最后关头,他哪肯干这种风险巨大的事情?兵谏之后,他和李治必将产生隔阂,永远无法消除的隔阂,而李治却是有大臣们支持的,所以长孙无忌的下场,必然会相当地惨淡,早晚会被李治找出机会,把他给除了

那么,兵谏之后的两个可能结果出现了,要么是一小段时间后,李治换掉长孙无忌,要么是长孙无忌换掉李治。如此一来,二选一,最终结果出现,长孙无忌必不肯被换掉,那就只能换掉李治了,就象上一次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迅速换掉一样

王平安喃喃地道:“我明白了,这次玄武门的兵谏,和上次的政变,完全一样啊,最终结果其实是相同的,都是换一个皇帝”

欧阳兄弟们齐声:“换上太子李忠,小孩子,儿皇帝啊”

长孙无忌是绝对可以控制住小太子李忠的,而他只要在王平安带着突厥兵,攻入玄武门,去击杀武媚娘,这种最关键的时刻,一脸老泪地,威胁李治,让他不要再信任武媚娘,还有为了大唐的江山,退位吧,做太上皇吧……李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