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部分 (第1/4页)

�恢�尴喙�源耸鞘裁刺�龋俊�

杨元庆目光锐利地注视着崔弘元,他这一枪直插要害,令崔弘元一阵心慌意乱,他没有想到杨元庆问得这么直接,使他没有一点准备,但他又不能回避,毕竟他是相国,这件事在紫微阁内讨论过。

他口唇嚅嗫几下,终于低声道:“我觉得关键是要证据充分,如果真涉及到犯罪,是应该追究,可如果并没有以权谋私,只是因为局势混乱而丢失义仓粮食,那也应该谅解。”

“这个是当然,毕竟兵荒马乱,只要不是私自贪渎,那我不会追究,可如果涉及受贿、渎职,或者贪污坐赃,那我也绝不会轻饶。”

崔弘元心中猛地一跳,他听出杨元庆话中有话,是在指张冀北,张冀北可不就是贪污坐赃吗?

果然,杨元庆注视着他,又缓缓道:“关于张冀北的案子,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人,我在这里给崔相国交一个底,如果案子涉及到博陵崔氏子弟,我可以放过,其余之人,一个不会轻饶,崔相国可同意?”

这就是杨元庆这次义仓粮案件的底线了,打掉崔、卢两家的外围势力,而不动本宗子弟,也就是崔、卢两家的核心利益不碰,这是杨元庆的让步。

崔弘元当然也听懂了,他知道,杨元庆已经让步了,那下面就是需要他们让步。

沉思良久,崔弘元终于点了点头,“我同意殿下的方案!”

他这一表态,就意味着卢崔联盟正式分裂了。

。。。。。。。。

晚上一章稍微晚点上传

春节期间事情太多,晚上一章可能要到十点半左右才能发出,见谅!

第六十二章 交换条件

晋阳宫的职能在最初只是杨广的行宫,设立的部寺等职能部门较少,在去年隋军攻克太原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等部门都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

其中御史台位于东南角,是一栋三层的红色小楼,但由于它拥有监察权和抓捕权,所以又修建了地下室,作为御史台临时拘押人犯的牢狱。

从崔府回来,杨元庆便直接来到了御史台,御史大夫是杨善会,紫微阁七相之一,但他只是一个挂名,并不过问御史台的具体事务,具体事务由三名御史中丞负责。

一个是负责监察京城百官的韩寿重,一个是负责地方官府监察的刘蒙,另一个是负责御史台内部事务的戴崇运。

除了三名御史中丞外,还有十二侍御史和二十四名监察御史,连同御史大夫,御史台一共有四十人,负责整个大隋王朝的监察运转。

这次发生在赵郡房子县的义仓粮案,虽然杨元庆已经杀了县令和县丞,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从县令徐守信心腹那里得到的口供,和徐守信书房里搜查出的一些行贿记录,又挖出了徐守信的上司,赵郡太守张冀北。

记录中清晰地显示,张冀北知道徐守信贪污义仓粮之事,并默许了徐守信的贪污,作为回报,徐守信事后将分两成的好处给张冀北。

由于这个受贿因为还没有发生,可以不算,只能算是渎职,但在徐守信的记录中,他每年向张冀北行贿五千吊钱,以维持他的上上好评。已经连续三年。

但这仅仅只是房子县。赵郡管辖十一县,其他县的行贿情况呢?当然,查张冀北的受贿罪只是借口。杨元庆是要用张冀北来震慑河北官场。

杨元庆走进了御史台大门,韩寿重早已得到消息,在大门口等候了。韩寿重深施一礼,“参见殿下!”

杨元庆点点头,“张冀北招供了吗?”

“启禀殿下,此人的嘴非常硬,死活不肯招,受贿之事一概不承认,动刑也没有用。”

韩寿重叹了口气,“卑职会想办法让他招供。”

“带我去看看他。”

众人连忙领着杨元庆向地牢走去,从一间屋子走下台阶。越走越深,大约走了三四丈,眼前变得昏暗起来。墙壁上点着油灯。空气混浊,阴冷潮湿。地牢里给人一种阴森恐怖之感。

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铁门前,有狱卒开了铁门,十几名亲卫和御史台官员簇拥杨元庆走进了铁门。

铁门内是一间石屋,用大青石砌成,显得十分空旷,石壁上挂满了各种刑具,角落里点着一盆火,八名精壮的大汉赤着上身,满脸横肉,目光凶狠地盯着屋子中央的一座铁笼子。

铁笼约八尺大小,手臂粗细,铁笼子一角软软坐着一人,脚上拴着铁链,赤着上身,身上遍体鳞伤,正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