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稍安勿燥”严真真忙安抚,“我也没说是白养他们,临川在近阶段可能要修两条路,一条至巩凡,一条至徵州。”

“不是有路么?”

严真耐心地解释道:“现在的那两条路,是小路。行军多有不便不说,更重要的是商队往返,更加不便。若是把这两条路给筑通了,不管是调兵遣将,还是商业往来,都会便利许多。而临川的青壮年,泰半都已参军。若是由冀中逃难过来的灾民,以工代赈,每日有铜钱可领,有白米白馒头可吃,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服这个役。”

能一下子接纳这么多的廉价劳动力,还愁劳动生产力上不去么?退一万步讲,就算她亏了点米粮银钱,造成的影响力,却会对朝廷产生莫大的影响。

因此,严真真越想越觉得,这笔生意绝对是划算去做的。

碧柳蹙着眉,一时半会儿却想不通。不过,她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便是对严真真的命令,不管懂还是不懂,都会一折不打地去施行。

因此,皱着眉带着满脸的迷茫,碧柳还是让小潘把这道命令给传了下去。

正文 第424章 粮食的困扰

收费章节(12点)

第424章 粮食的困扰

事实上,严真真错估了粮食对一群饥民的影响力。从冀中来的灾民,甚至还包括了一些两河道的平民百姓,都因为巩凡和徵州的施粥,而源源不断地进了两城。

随着灾民的越涌越多,王志中首先发现了不对劲,急忙飞鸽传书。

“王妃,王大人的急件。”冰荒仍然留在王府,负责情报工作。

“拿来我看。”严真真本来还蜷在贵妃椅上打盹,听得王志中的急件,差点来了个高难度的鲤鱼打挺。

冰荒急忙双手奉上,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要知道,这位孟子惆曾经的左右手,可不是个话痨。虽然说与严真真的私人关系,应该算得上良好,但仍然很少会传递什么书信。哪怕遇上了十万火急的大事,也要延误几日,待得处理完了才会报过来。

严真真尚未接到鸽子们的传信,徵州虽算不上固若金汤,至少也没有破城之虞,这会儿倒是送什么消息过来呢?

不独冰荒急急忙忙把信送进内院,就是严真真也被吓了好大一跳,一把抢过密封的管子,倒出了纸条。

“王妃,可是有什么……”冰荒也顾不得上下有别,急急忙忙地问。

严真真苦笑:“看来,我把事情想得太乐观了。这阵子的赈粥,似乎把咱们徵州城的人气,鼓得很足啊”

“怎么?”冰荒忙问,“是不是灾民多了,粮食却不够?或者是混进了心怀不轨之徒,扰乱了王大人的布置?”

“你觉得若真坏了王志中的城防大事,他会对我这么客气,仅令送封急件就完了?”严真真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真是聪明,一下子便猜到了事情的真相。没错儿,事实的确是我们运送的粮食已经不够了。”

“那还不简单?”冰荒松了口气,在他看来,只要城门不失,至于那些灾民,实在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哦?”严真真警惕地看着他,“你有什么馊主意?”

冰荒来不及纠正她的用词,很急切地说道:“让王大夫关闭城门,不再放任何一个灾民进城。要知道,这些人未必真的是灾民,兴许他们只是进来混吃的。”

“不成。”严真真想也不想便拒绝了他的“馊主意”,“既然已开了仓,便不能让人生出欺骗的感觉。王志中那里放人的时候很小心,咱们也把这些灾民分散地接往临川来,不怕他们生出异心。到时候打散了编制,派出去做活儿,倒也不怕他们有什么谋算。”

“小的担心的不是这个,是粮食啊王大人的信上不也说了,粮食即将供应不上了嘛”冰荒哭笑不得地提醒,指了指宣纸上的蝇头小字,“总不能为了救济这些灾民,把咱们的军粮给挪用了罢?说到底,这些灾民并不是临川地界的,由得他们给朝廷添堵去”

严真真苦笑:“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火爆的表现……难道两河道也有灾民么?只听说冀中大旱,没成想两河道也有人跟进来混水摸鱼。”

“王妃就是心太慈了,这些人便该由得他自生自灭去”冰荒因为跟严真真混得熟了,说话也有些不大客气。

“我另有成算,也是想利用他们。”严真真有些苦恼地瞪着眼前的纸条,“原打算着冀中也就是这么点儿人,就是全涌进咱们临川,也没有什么。谁知道……这两河道虽有些旱,也没有到颗粒无收的境地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